六君子汤 祛湿_
1.八大体质,你属于哪一类呢?
2.四君子汤,为何被冠以“君子”之称?
3.脾湿,寒湿内盛或湿热内蕴?怎么进行调理?以健脾祛湿为主
4.脾虚怎么治疗呢
5.脾胃虚寒
6.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对疾病缺乏防范意识,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也就是中医常言的脾胃不和。在调理脾胃不和这个问题上,权威中医建议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不妨吃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的几种常用中成药。
1.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2.胃寒——选用温胃舒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3.胃痛——选用牛黄清胃丸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但此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4.胃热腹痛——选用养胃舒
胃热型脾胃病病史较长,一般特征的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选用养胃舒治疗,可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5.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6.积食——选用保和丸
积食型脾胃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这种一般多发于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选用保和丸较为合适。保和丸为消食剂,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7.脾胃虚弱——选用人参健脾丸
脾胃虚弱一般会有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人参健脾丸为补益剂,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功效。
8.脾虚气滞——选用香砂六君丸
脾虚气滞的症状是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香砂六君丸的功效是益气健脾,和胃。适应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9.脾胃虚寒——选用参桂理中丸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通常会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参桂理中丸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倦卧者,为首选之品。
10.腹泻——选用参苓白术散
腹泻一般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其常见症状是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补脾胃,渗湿止泻,益肺气。
注意事项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最新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胃肠消化。
5.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准。
6.细嚼慢咽: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就越大。
7.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8.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9.戒烟限酒:不要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还应少饮酒,避免对胃粘膜造成刺激。
八大体质,你属于哪一类呢?
去湿气推荐的水果是橘子、柚子,因为在橘、柚中,都含少量的挥发油,因而有芳香化湿之用。
湿气重的人要多食扁豆、玉米、鲤鱼、鲫鱼、芡实等祛湿之物。
湿气重应该避免吃水果的,不要吃凉性的,西瓜、香蕉和柿子是大忌。湿气重的人应少食虾蟹、芒果、榴莲等湿热、滞腻之物。
湿气重的人不要吃寒凉性的食物。包括鸭肉、蛋白、蟹、海带、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异果、杨桃、竹笋、冬瓜、黄瓜、丝瓜、苦瓜、黄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针、茄子、莲藕、筊白笋、薏仁、茶叶、绿豆、绿豆芽、盐、酱油、白糖等等。一般民间所说的冷、凉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凉性食物。
对于湿气重的人来说,运动是排除湿气的一个办法。此外,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对于祛除体内湿气,专家建议,可以试一试德埔时清草茶,健脾祛湿的功效。此外,茯苓也有祛湿的效果。取1至3克的白术泡茶喝,或用藿香制成的饮品都对祛湿有帮助。
四君子汤,为何被冠以“君子”之称?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体分为九类,除去相对健康的平和体质外,还有另外八种处于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体质类型,即: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八类。
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畏寒怕冷等虚寒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常见表现:总是手脚发凉,胃脘不总是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耐受不了冬天的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房间的冷气,喜欢安静,吃(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耐受夏季,不耐受冬季,易感受湿邪。
阳虚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天避免吹空调电扇。
体育锻炼: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温泉浴。
饮食调理:可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胡椒等少时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阴虚体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
形体特征:体型偏瘦。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症;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阴虚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多去海边高山。秋冬要养阴。居室应安静。不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气虚体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心里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易疲乏,易出汗,舌淡红,脉弱。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气虚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热则耗气,夏当避暑;冬当避寒,以防感冒;避免过劳伤正气。
体育锻炼:起居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以防耗气,应散步、慢跑、打太极,五禽戏等。
精神调养:气虚之人多神疲乏力,四肢酸懒,应清净养藏,驱除杂念,不燥动,少思虑。
饮食调理: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小米、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
药物调养: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脾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痰湿体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
形体特征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痰湿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远离潮湿;阴雨季避湿邪;多户外活动;穿透气散湿的棉衣;常晒太阳。
体育锻炼:身重易倦,应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武术及舞蹈等。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坚固致密。
精神调节: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
饮食调理:少食甜粘油腻,少喝酒勿过饱。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白萝卜、葱、姜、白果、红小豆等。
药物调养:重点调补肺脾肾。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子等。若肺失宣肃,当宣肺化痰,选二陈汤;若脾不健运,当健脾化痰,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不温化,当选苓桂术甘汤,或者选用红薏米芡实茶,每天两包泡水!健康养生!
湿热体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腻不畅,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高环境较难适应。
湿热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避暑湿,环境易干燥通风,不宜熬夜过劳,长夏宜避湿热侵袭。
体育锻炼:适合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球类等,以湿祛散热。夏季应凉爽时锻炼。
精神调适:多参加开朗轻松的活动,放松身心。
饮食调节:多吃西红柿、黄瓜、绿豆、芹菜、苦瓜等。忌辛温滋腻,少喝酒,少吃海鲜,或者选用红薏米芡实茶,每天两包泡水!健康养生!
药物调理:可用甘淡苦寒清热利湿之品,如黄苓、黄连、栀子。方药可选龙肝泻胆汤、茵陈蒿汤等。
血瘀体质
总体特征牙龈易出血,眼睛有红丝,皮肤干燥等。
形体特征瘦人居多。
心理特征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常见表现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紫瘀斑(皮下出血),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面色晦暗或有色素沉着、黄褐斑斑块,眼眶经常黯黑,眼睛经常有红丝(充血),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发病倾向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等。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
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的调养
环境起居调摄:保持足够的睡眠,但不可过于安逸
体育锻炼:可进行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进一步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等活动保健可使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血瘀体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祛医院 检查。
饮食调节: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带、紫菜、胡萝卜、金桔、橙子、柚子、桃子、李子、山楂、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或者选用红薏米芡实茶,每天两包泡水!健康养生!
气郁体质
气郁体质的基本表现、判定气郁体质的基本方法:
(1)你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是)
(2)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是)
(3)你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是)
(4)你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是)
(5)你胁肋部或乳房胀痛吗?(是)
(6)你无缘无故叹气吗?(是)
(7)你咽喉部有异物感,口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是)
气郁体质的特征分述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 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气郁体质的调理
选用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小麦、高粱、蒿子秆、洋葱、苦瓜、黄花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槟榔、玫瑰花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
多参加社会活动、集体文娱活动;常看喜剧、滑稽剧以及富有鼓励和激励意义的**、电视,勿看悲剧、苦剧;多听轻快、明朗、激越的音乐,以提高情志;多读积极的、鼓励的、富有乐趣的、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以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胸襟开阔,不患得患失,知足常乐。
特禀体质
什么是特禀体质?特禀体质的基本表现、判定特禀体质的基本方法:
(1)你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吗?(是)
(2)你没有感冒也会鼻痒。流鼻涕吗?(是)
(3)你有因季节变化、地理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喘促的现象吗?(是)
(4)你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交替时、气候变化)吗?(是)
(5)你的皮肤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是)
(6)你的皮肤因过敏出现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是)
(7)你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是)注意:如果绝大多数项目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同或者非常接近,则可判定为此体质。
特禀体质的特征分述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特禀体质人群的调理
针对个体表现,可用益气因表或清扫凉血的经络调养方法。如足太阳膀胱经是“多气多血之经”,经常敲打、,长期坚持可以达到通行气血的效果;也可以手掌摩腹,每日睡前用手掌在脐下丹田的位置,伴随均匀有尝试的呼吸频率,反复,直到小腹微热为佳。
可按揉或隔姜灸足三里,也可达到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取姜片如硬币大小薄厚,散刺小孔;贴于足三里处,捻艾绒如黄豆大小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15键名,隔日一次为佳。此法对烟及艾叶、姜片过敏者不宜使用。
受风起疹者可针刺曲池、风门、肺俞穴、大椎穴可放血,也可在背部膀胱经拔罐,对铁器过敏者忌针刺。
脾湿,寒湿内盛或湿热内蕴?怎么进行调理?以健脾祛湿为主
对于中医而言,四君子汤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药方,其可谓是“补气第一方”。
四君子汤——补气第一方
中医注重季节,而冬季人的食欲相对旺盛,正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方大夫为患者开具的药方——四君子汤历史悠久,该方主要组成成分有人参、白术、炙甘草和茯苓,后世有不少补气的药方都是在它的成分基础上进行加减而成。
四君子汤最重要的功效是补气,被称为“补气第一方”,其中,人参为君药,其具有健脾养胃、益气甘温的作用;白术为臣药,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佐以炙甘草和茯苓,健脾祛湿的功效更显著,且补中有利,滋生气血。
这个药方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各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气短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胸闷恶心等,古有“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一说。
现代人常常有气虚、脾胃虚弱等问题,坚持服用四君子汤一段时间后,身上不适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因而人们对该药方感到惊叹,不少人也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个补气的方子得名“四君子汤”,它与“君子”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为何补气的方子被冠以“君子”之称?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硕士陈玲指出,在中药里,甘草、茯苓、白术、人参是最有名的四君子,它们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人们熟知的四君子汤,之所以被称为“君子”,是因为这四味中药药力平和,专门扶正。
人生病的时候,应先扶正,再驱邪,此时四味药便如同君子般扶助正气,而且,这四味中药性温和,虽补气但不燥热,也如同君子不偏不倚的品行,故而将该方子称为“四君子汤”。
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对其成分进行加减,又可生成新的药方,而功效也更多,适用于更多症状,以下几种方子是最为常见和使用的。
四君子加减,一方变四方
中医治病在望闻问切之后,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开具药方,且药方并非固定不变,患者的情况不同,药方的成分时有变动,如常见的四君子汤亦是如此,在基础的四君子汤成分上加减,可得到以下4种方子:
异功散:四君子汤加上陈皮,则得到“异功散”,这个药方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且有气滞症状的患者,侧重于健脾胃,可以有效改善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胸闷、大便溏泄等情况。
六君子汤: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的基础上,再加上二君子:陈皮、半夏,即得到六君子汤,这个药方具有改善脾胃气虚兼痰湿症状的功效,重在益气化痰,常用于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胸闷呕吐等不适的治疗。
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加砂仁、木香则为香砂六君子汤,该方中各成分药性温和,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症,可改善消瘦倦怠、呕吐痞闷、不思饮食等症状。
保元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佐以生姜、肉桂、黄芪,补气功效更为显著,常用于治疗元气不足,尤其是小儿元气不足诸多症状,如畏寒、倦怠、乏力等。
四君子汤作为补气第一方,在日常治疗上应灵活配伍,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加减成分,才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况,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脾虚怎么治疗呢
中医认为脾在人体中有转运、运输的作用,能够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输送至全身。
所以出现脾湿情况,应积极进行健脾利水、祛湿降浊等,避免出现头身困重、脘腹胀满。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 气血生化之源 ,其中湿气、内燥等都是引起多种病症的内在因素之一。
那么引起脾湿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外邪入内
外邪如湿邪或燥邪, 湿邪伤脾 、燥邪伤胃,入内侵犯机体易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之症,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脾湿。
2、水液代谢紊乱
中医认为水液代谢功能与脾有关, 脾阳虚衰 ,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水液代谢紊乱,湿邪易困脾。
3、脾失调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脏腑依靠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如 湿困脾土 ,运化失常,脾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脾湿。
根据脾湿的情况,脾湿还可分为 寒湿与湿热 两种,如体质为脾湿者,体内寒湿内盛易使舌苔厚而肥腻。
那么脾湿的寒热怎么进行区分呢?
1、寒湿
寒湿可使 寒湿困脾 ,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常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的寒湿证候,可表现为 脘腹胀满 、口腻纳呆、欲呕、 口淡不渴 、腹痛便溏、头身困重、 小便短少 、肢体肿胀、身目发黄、面色晦暗、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等。
2、湿热
湿热可使 湿热蕴脾 ,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的湿热症候,可表现为 脘腹胀闷 、恶心欲呕、口中粘腻、 口渴不多饮 、便溏不爽、 小便短黄 、肢体困重、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鲜明、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所见脾湿易生痰型哮证如哮喘等。
脾湿,最容易出现的是 胃肠道病症 ,如可出现食欲不振或反胃等情况。
那么脾湿的症状表现具体有哪些呢?
1、肠胃不适
脾湿者的胃肠不适情况最为明显,如出现到饭点时间仍无饥饿感,或 对食物没胃口 ,进食些许就可感到胃胀,有的甚至 稍微进食就出现反胃 情况,胃气上涌,还可能直接表现出恶心呕吐情况。
2、疲劳感
脾湿者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早晨刚起不久,就感到 身体沉重 、乏力疲劳、头晕脑胀,不清醒甚至出现嗜睡等情况。
3、出现虚胖
脾湿者在日常饮食属于正常的情况下,体重仍然在 短时间内急剧增加 ,且伴有下肢按压性水肿感,就有可能是由于脾湿引起的虚胖。
4、排便异常
脾湿容易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出现排便异常或 大便外形出现粘腻 、大便不干净、性状软弱等情况。
5、舌苔异样
脾湿者容易出现舌苔异样,如出现 舌苔厚、舌边缘有齿痕 、舌体肥大等情况,或早上起床后发现上眼皮肿胀,眼袋明显都可能是脾湿引起的。
中医认为脾湿,其治疗应以 健脾祛湿 为主,寒湿内盛或者湿热内蕴,容易使脾失温运。
那么出现脾湿,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呢?
1、药物治疗
脾湿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成药或中药方剂的药物配合,如常见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 健脾丸、归脾丸 、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木香顺气丸等药物,而常见加减配伍的中药方剂如 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汤 、葛根芩连汤、茵陈五苓散等。
2、中医外治
可使用 针灸、艾灸、推拿、 等中医外治方法对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如对 阴陵泉 和 足三里 等穴位进行针灸或,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湿除湿和健脾益气作用。
3、调理
部分食疗药膳对于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等都有一定作用,如食用 赤小豆薏米粥、竹笋西瓜皮鲤鱼汤、白术粳米粥 等,都可缓解由于脾湿引起的各种症状表现,以及其他食物如 山药、莲子 、薏苡仁、红小豆等配合煮粥汤,都有一定健脾化湿的功效。
脾湿可与 饮食贪凉 、居住环境潮湿、或 喜食肥甘厚 味类食物有关,所以脾湿除进行饮食调理外,也需要其他方式进行调理。
那么脾湿情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理呢?
1、适量运动
每天快走或慢跑半小时左右,或做其他有氧运动如打太极、练瑜伽等,使机体微微汗出即可,同时每周运动不少于五次,适量运动可 促进气血运行 ,使湿气排出体外。
2、注意休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日常保证睡眠质量,不可熬夜,夜间睡眠要充足,此外可适当进行午休,睡觉时记得保暖 避免受凉 等。
3、愉悦的情绪状态
保持 积极的情绪状态 ,可以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等,避免过于紧张或焦虑,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写在最后:
脾湿易引起多种肠胃不适,所以应积极对胃肠进行保护,合理饮食,少吃甜食,甜食容易加重脾湿情况。
脾胃虚寒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建议可以试试得常渭保茶,温和养胃,改善脾胃。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临床表现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以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脾虚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因脾虚失运,水湿停留,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湿;标实为主者,则应以祛湿为主,兼以运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脾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1)药点药饭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撒入适量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白术,干姜,鸡内金。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气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2)补脾食物马铃薯: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味甘、性温。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味甘、性温。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味甘、性温。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因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之胃痛,津亏肠燥之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
医治疗
辩证
在中医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小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 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这四个方症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同症状。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视的小异。
中医中药治疗:同治脾胃虚寒症,脾胃同治,其脾胃乃安,其中中药治疗代表为:胃用中药蜜浆,秉承脾胃同治的原理,疗效明显,中医治疗的典范。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閟,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症,乃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痛比前症为重。痛甚于胀是辨症要点。
小建中汤证,系中阳虚兼营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以痛喜重按为辨证要点。
上述四方,同治脾胃虚寒症,但同中有异,临证不可混淆。属阴阳两虚者用小建中汤,为温润法(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亦属此列);理中汤及其衍化方(附子理中、桂附理中则温中之力更强)为代表方,若小建中汤证误用理中汤则温燥伤阴;若该用理中汤反错投小建中汤,则柔润恋寒湿。同样,理中汤误用于香砂养胃丸症,则不能健脾袪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临症当辨析无疑而后用之,方能药症合拍,共奏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之功。
药方
方一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 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二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方三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四
丁香1.5克,肉桂1克,红糖适量。丁香、肉桂用温水浸透,武火煮沸,文火煮20分钟,取汁,调人红糖,每服5—10毫升,日3次。
本方温胃散寒,适用于感寒腹痛。
方五
小茴香10克,胡椒12克。两者共为细面,酒糊为丸,每服3--6克,温酒送下。
本方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胃寒疼痛。
茴香
方六
猪肚(狗肚更佳)1具,粳米100--150克,丁香、肉桂、茴香各适量。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再加入一些调料,如姜、葱、盐、酒、酱,文火炖至极烂,粳米煮粥兑入,空腹服,日3次。
本方健脾温中,适用于胃部疼痛。
方七
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加克,胡椒3克。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填人鱼肚,置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盐少许,空腹饮汤食鱼,日2次。
本方适用于感寒后之胃部疼痛。
方八
丹参30克,三七15克,老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切片,填人宰杀去毛及内脏的鸡腹内,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炖至鸡烂熟,捞去药渣,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1日2次,不可多饮。
本方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胃痛。
方九 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人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空腹吃猪肚,饮汤,每次1小碗,1日2--3次。
本方温中健脾,适用于虚寒所致的胃疼。
方十
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白糖30克。前三味水煎15分钟取汁,用纱布过滤调入白糖,趁热服, 日2--3次。
本方消食化滞,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腹痛。 槟榔
方十一
槟榔200克,陈皮,丁香、豆蔻、砂仁各10克,盐100克。诸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熬至药液干涸,停火持冷将槟榔用刀剥成黄豆大小的碎块,饭后口含少许。
本方适用于食积胃疼。
方十二
鸡内金,白糖各适量。将鸡内金焙干研末,与白糖调服,日3次,每次1--2克。
本方消食健脾,适用于胃脘部胀满疼痛。
方十三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十四
代赭石、橘红、白茯苓、炒竹茹、旋夏花、瓜蒌、左金丸、金铃于、法半夏、炒薤白、生姜、金石斛各5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杭州名医王香岩方,适用于胃脘疼痛又呕吐酸水。
方十五
百合、丹参各30克,乌药、高良姜、制香附各9克,檀香10克,砂仁3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1次。
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功能理气散寒,温中和胃,适用于胃脘痛。
方十六
胡椒15克,肉桂9克,白术、葱头各15克,猪肚1个,食盐适量。
将猪肚洗净,再把药料拌适量盐,填人猪胃中,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空腹时吃猪肚,饮汤。每次一小碗,1日2--3次。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胃痛。
方十八
鲜豌豆400克,泡青菜150克,猪瘦肉100克,胡椒面1.5克,精盐5克,味精1克
,鲜汤1000克。将泡青菜切成细丝,猪瘦肉亦切成丝,再用清水150克浸泡在碗内,鲜嫩豌豆入沸水锅内焊至软熟,再将炒锅置旺火上,放人鲜汤、泡青菜、豌豆、精盐烧沸,捞于汤碗内,最后把肉丝连同清水—起倒人锅内烧沸,摘净浮沫后,加入酱油、胡椒面、味精,倒在碗内即成。每于饭前后饮此汤1小碗。 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痛。
方十九
草果5个,羊肉1500克,大麦仁500克,食盐适量。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加水煮粥倒出备用;再把洗净的羊肉、草果放锅内加水煎熬至肉熟;捞出羊肉、草果,倒入麦仁粥,合匀,文火炖熟至沸,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调入食盐,温热食。
本方暖胃除胀,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痛症。
方二十
白芍12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前5味水煎取汁,人饴糖,文火溶匀,日2--3次温服。
本方适用于虚寒性腹痛。
方二十一
附片30克,羊肉2000克,生姜、葱段各50克,胡椒6克,食盐]o克。将附片装入纱布代,扎口;羊肉洗净,人沸水锅内,加姜、葱各25克,焯至煅红色,捞出,剔去骨,将肉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再放清水中漂去白水,骨头拍破,余姜洗净拍破,葱洗净捆缠成束;另将砂锅注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姜、葱、糊椒、羊肉、羊骨、附片,烧沸30分钟后,文火炖至羊肉熟烂(约2--3小时),取出附片,分盛碗内,再分别盛人羊肉,倾入汤佐餐食。
本方温胃壮阳,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
方二十二
桃仁1枚,生地黄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生姜1克。将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用地黄、桃仁、生姜,以适量的酒绞取汁。先用水煮粳米作粥,沸后下桃仁等汁,继续煮至熟,再调入桂心末,空腹食。
本方活血,行气,对瘀血所致胃痛有效。
方二十三
丹参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克。将丹参、檀香、炙甘草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人蜂蜜,再煎之沸,顿饮。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血瘀所致胃疼。
方二十四
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上药每剂煎3次,每日上、中、晚分服,日1剂。
本方为重庆著名中医陈枢燮验方,功能疏肝和胃,行滞镇痛,在临床可用来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院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脘腹胀满或胀崛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用以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用以清泄肝火;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苓15克,黄连6克,用以清泻郁热;食后痛甚或嗳腐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用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用以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加法罗海12克,以温散行滞。
方二十五
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厚朴各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炒建曲各15克,甘草4克。日l剂,分2次服。
本方扶土抑木,行滞定痛,适用于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的胃脘痛。若肝胃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疗以从其变;标实势衰,即用本方。气虚甚者可加党参、山药各30克,甚则加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若短气、头昏者加黄芪30克,荷叶15克,以益脾升清;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合欢皮各2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红花
方二十六
蒲公英3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袁正刚验方。功能安胃,止痛,散结,适用于胃脘痛,滞胀纳呆属气滞络阻者。
方二十七
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植、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牙20克,炒米29克。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约10克)。
本方为安徽老中医王正雨验方。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可用来治疗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方二十八
鸭子1只(约重1000克),丁香、肉桂、草豆蔻各5克。葱、姜、盐、冰糖、味精、香油、卤汁各适量。将鸭子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将丁香、肉桂、草豆寇放入锅中,加水适
量,煎熬两次,每次待水沸后再熬20分钟,滗出药汁,两次共约3000克。生姜、葱拍破待用。将药汁放人锅中,加鸭子、姜、葱,用小火煮至六成熟后捞起晾凉待用。将卤汁放人锅中,再放人鸭子,用文火卤熟后捞出,揩净浮沫。将卤汁倒入锅中,取出冰糖、食盐、味精搅匀,再放人鸭子,置文火上,边滚动鸭子边浇卤汁,直至卤汁均匀地沾在鸭子上,色红亮时捞出,再在鸭身上均匀地涂上香油即成。 本方和中暖胃,散寒,止呕,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食疗
半夏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
治脾胃虚寒3法
①鲜姜、白糖治脾胃虚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 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脾胃虚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③吃苹果可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
编辑本段食疗胡椒猪肚汤
原料: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
做法: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
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茴香狗肉汤
原料: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做法: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料,分2次食完,连服5天为1疗程。
功效:温中、助阳、暖胃。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
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治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以及肺寒喘咳:鲜生姜10克切片,大枣5枚,粳米150克,同煮粥,适量油盐调味佐膳。
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
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一般在中医学上舌头有齿痕可以分为气虚和阳虚两种类型,这种情况主要是以平时生活的日常调理为主,也可以吃一些药物,以下分享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
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1一般来说,舌头两边有齿痕可以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两型,在治疗时可选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气虚型:
指的就是舌头两边有齿痕属于脾气虚弱型,而属于这种类型的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舌体胖嫩、舌质浅淡、舌苔颜色薄白、舌头两边有明显的齿痕;
同时可伴随着脉搏细弱无力、头重身肿、怠倦乏力以及气短懒言、面色恍白或痿黄、自汗、食欲减退、饭后腹胀明显、泛恶欲吐、大便溏泻等症状。
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的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为补中益气丸(小蜜丸、大蜜丸、合剂、颗粒剂、口服液)等,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剂量口服。
(2)阳虚型:
属于此型的舌头两边有齿痕的患者同时会表现为舌质淡白、舌面水滑、舌面湿润多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青黑、倦怠喜卧、纳呆食少、口淡不渴、腹中冷痛、畏寒肢冷、尿液清澈,大便塘稀。
在治疗时应该使用具有辛温补阳等作用的药物,可选用的效果比较好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等。
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2第一种,参苓白术颗粒。
参苓白术颗粒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人参、麸炒白术、茯苓以及山药等,这些中药成分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脾虚湿重引起的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和便溏等症状。本品呈颗粒状,颜色为棕褐色,使用方法为开水冲服,一天吃三次,一次吃一袋。
第二种,人参健脾丸。
人参健脾丸有效成分中的前几位与参苓白术颗粒一样,虽然配方不尽相同,但是主要功效差不多,都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治疗因体内湿气过重所引起的各种症状同样具有良好的功效。
本品呈蜜丸状,颜色为棕黑色,使用方法为温水送服,一天吃两次,一次吃8至12克。
第三种,理中丸。
理中丸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党参、土白术和炙甘草等,具有温补中气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脾胃两虚的症状。本品呈蜜丸状,颜色为棕褐色,服用方法为温水送服,一天吃两次,一次吃一丸。
如果体内湿气重的话,会使人的精神状态不好,从而影响工作和学习,对于女性朋友而言,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月经不调、阴道炎的发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少吃生冷的`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参加一些体育项目,通过运动排汗祛除体内湿气。
舌头有齿痕吃什么药3舌头有齿痕怎么调理
1、饮食调理
既然是脾虚气虚导致的病症,那么多吃一些补脾益气的食物是很有必要的。胡萝卜、薏米、山药、牛肉等等都是很好地选择。避免食用大量生冷的食物,这会加重体内的水湿。为大家推荐一款食补的菜单,山药薏米粥,山药补气,薏米祛湿,一起煮粥可谓是珠联璧合,对脾虚气虚的状况可以起到极好缓解作用。
2、避免湿气
气虚者往往伴随着体内湿气过重,除了祛湿之外,平时的日常起居也要避免湿气的再次侵入;潮湿的衣被不能贴身;注意室内环境的干燥通风;在夏天,不能贪图凉快,随意睡在凉地板上,地上的湿气很容易进入体内。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也很有必要,这会刺激身体器官的运作,加快体内湿气的排出。
3、
按照中医的说法,对特定的部位和穴位进行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双手放置在肚脐两侧的天枢穴上,进行上下摩擦,持续5分钟左右;或者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的的肋骨上,前后快速进行摩擦;再者用力脚底的足三里穴,都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对齿痕舌的恢复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4、中药
选择益气健脾的中药进行调理也是很好地选择,如四君子汤: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煎制服用;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一起煎煮;补中益气汤:以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为药引,煎制作服用。这三个药方都是健脾益气的良方,会对症状的缓解起到良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