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加减医案_四君子汤加减医案姜老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四君子汤加减医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ľ??????Ӽ?ҽ??
2.老中医有方,专治: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3.四味具有君子属性的中药,却是调理脾胃虚弱的千古良方,你知道吗
4.为什么中医没有肺阳虚?
5.四君子汤的功效与禁忌
6.什么是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理中汤、平胃散
?ľ??????Ӽ?ҽ??
该文为致敬国医大师邓铁涛,探讨其是怎样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承袭和发扬前人学术经验精粹的,以启发后学。邓教授非常重视各家学说的学习,善于博取诸家所长; 又强调在临床验证中发扬各家,形成了重视调补脾胃的临床风格; 重视对各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理论学说; 注重学用结合,用创新性的理论学说指导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取得了重大突破。
邓教授非常重视各家学说的学习,常说: 四大经典是中医的“根”,中医的“枝”在仲景以后的各家学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代表人物与著作,是中医学的宝藏。要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就要深入去读名家医案,读各家学说、名家著作,以便博取诸家之长,丰富自己。
邓教授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就攻读了中医经典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广泛研究了各家学说。他曾说: “各家学说这门学科,设立得很好。我担任过该科的教学,对其中一些名家学说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并在临证时加以验证,这方面的收益是比较大的。”
曾指出,仲景以后,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医家有李东垣、张介宾、王清任、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和张锡纯等 ,其中尤以李东垣为最。邓教授学习诸家学说时,善于博采众长。如在
研究脾胃学说时,他梳理了历代名家关于脾胃学说的论述,认为脾胃学说是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匮要略》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重要论点 ,而“脾胃学说的代表著作首推元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与《内外伤辨》二书 ,既继承了前代学说又提出新的见解,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又分述张景岳、叶天士、张子和的学术观点。提出“把有关的学说集中起来,取长补短,就能对脾胃学说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邓教授重视各家理论学说,强调在临床验证中发扬各家,“中医研究必须与临床相结合,而和几千年以来的各家学说相结合也很重要。其临证 70 余年,善于将各家学说研究的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发扬各家学说。他对脾胃学说深入研究之后,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展现出重视调理脾胃、尤其是健脾益气的临床风格,临证重视调补脾胃成为其极具特点的风格。1999 年撰文《李东垣学说的临证会》,称其治疗冠心病、慢性肾盂肾炎、重症肌无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闭经、慢性结肠炎、子宫脱垂、胃下垂、腹股沟疝、阳萎等证均受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影响。
对冠心病的治疗,“着重于补气除痰; 除痰是一个通法,与补气药同用,通补兼施,有利于心阳的恢复,故本病心阳虚型常用温胆汤加参治疗。”温胆汤加参后被同行推为“邓氏温胆汤”,方中用党参补气扶正,丹参活血化瘀,温胆汤除痰利气,条达气机。自拟慢肝六味饮( 党参、云苓、白术、甘草、川萆薢、黄皮树叶) 治疗慢性肝炎,邓教授据《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拟定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作为总原则。本方以四君子汤补脾气健运脾阳以“实脾”; 黄皮树叶疏肝解毒,行气化浊; 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升清而降浊,去除困郁脾土之湿浊。
治疗慢性肾盂肾炎自拟珍凤汤,即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合四君子汤再加桑寄生、百部而成。立方之意,乃根据脾胃学说,如张仲景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说,李东垣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 本病既是邪少虚多之证,要使正气充足以逐邪气,健脾就是重要的一着,故用四君子汤以健旺脾胃,调动人体之抗病能力。
邓教授认为,开展中医传统研究,应着重继承中医的理论精华,提取其中的科学内核,再经一番加工和提高,使之成为源于该理论、又高于该理论的学说,即立足继承,着眼提高。
他十分推崇王清任、王孟英、叶天士等医家学说,尤其对王清任之气血理论和代表方药颇多发挥。提出王氏以气血为治病要诀而不偏执,实源自《内经》气血之论。血脉和利,必气亦和利,血实者宜决之,就是导之下流如决江河; 气虚者宜掣引之,正是王氏重用黄芪之所本。同时他也吸收了王孟英、叶天士等医家对痰瘀的辨治经验,并运用于临床,“广东地处南方卑湿,至易聚湿生痰,故以心阳虚兼痰者最为多见。”“临证观察,冠心病患者一般以心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到中后期或心悸梗塞的患者则心阳( 阴) 虚兼血瘀或兼痰和瘀者为多见。” 将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概括为: 本虚标实,痰瘀相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答了“痰”“瘀”的关系: 痰与瘀都是津液之病变,痰是瘀的早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常相互为患,并据此提出了“气血痰瘀相关” 的学术论点。 “气血痰瘀相关”之说正是邓教授博取王清任、叶天士、王孟英等诸家所长,结合临床实践而得出的创新性理论学说,体现了他对各家学说的继承与发扬。
邓教授重理论,强临床,强调学用结合,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曾讲过: “五脏的关系,不是依靠书斋里五行相生相克推导出来的关系,而是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系。”可见,理论的升华离不开临床实践。
邓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正是其融合了历代诸家学术精华,基于临床实践形成的理论学说,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种思维模式,特别是对现代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如辨治重症肌无力,在早期的研究中,邓教授均以东垣脾胃学说为指导思想; 随着临床实践积累及五脏相关学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逐步应用五脏相关学说指导重症肌无力诊治,提出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脾胃虚损,语出金元李杲《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 “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 此语是对重症肌无力疾病本质认识,重症肌无力的病机始终以此为中心环节,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是本病辨证论治的着眼点。五脏相关是基于中医临床实践形成的学说,也是名老中医对复杂临床现象高度的理论概括。
邓教授对黄芪的使用与王清任如出一辙。正如邓教授自己所讲: “我主持的‘七五’攻关研究课题是‘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及实验研究’。治疗此病我以李东垣的脾胃学说为指导( 脾主肌肉) 进行研究,在治疗上我又学习王清任学说,重用黄芪。”由此观之,邓教授临床的成功,是其融贯各家,对前人学术经验发挥的结果。正如他总结李东垣的成功经验后提出的传统研究方法: 继 承 前 人 理论———进 行理论实 践———总 结 提 高———创 立新论。
老中医有方,专治: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
人体五脏六腑可以通过舌头反映健康,有些人口腔有异味、口臭、唇干舌燥或者是有口甜、口苦的情况,都预示着身体出现状况。中医认为,口甜一般是脾胃湿热的表现。那么,脾胃热蒸口甜如何治疗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 脾胃热蒸口甜如何治疗有时候早上起来我们总是觉得嘴里苦苦的,有些人也经常感觉到口臭,不过,有人却说自己嘴里总是感到甜甜的等的,这些口中的味道和我们身体是不是有关系呢?其实,我们确实能够从口中酸甜苦辣判断出身体状况。而口甜,中医认为是脾胃湿热的情况。那么,脾胃热蒸口甜如何治疗?
口甜又称?口甘?,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
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前者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治宜清脾泻火。
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
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脾胃不好怎么调理现在很多人都存在脾胃不好的现象,那么在发现初期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调理,改善我们的脾胃健康呢?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健康小常识?脾胃不好的人要怎么调理。
1、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良的情绪会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合理的饮食: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注意保暖: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4、适量的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精彩推荐:
散光 白头发怎么变黑 壮阳 贫血的人吃什么好 中暑 喝柠檬水的好处与坏处 丰胸 洋葱泡红酒 快速减肥法四味具有君子属性的中药,却是调理脾胃虚弱的千古良方,你知道吗
口苦—肝胆有热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感苦者 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 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
口甜—脾胃功能失常
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又称“口甘”,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
脾胃热蒸口甜
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
治宜清脾泻火。 方药选用泻黄散: 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 或清胃散: 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脾胃气虚口甜
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 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 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
口咸—肾虚所致
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 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
口酸—肝胆之热乘脾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 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 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5
口臭—胃火、食积、龋齿炎症
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
1
胃火上蒸
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 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 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
胃肠食积
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 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 。每日2次,每次9克。
3
龋齿或口腔炎症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6
口淡—脾虚、湿阻
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
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
1
脾虚
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 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 等。
2
湿阻
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 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 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7
口涩
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8
口辣
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 —22 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 —35 ,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 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为什么中医没有肺阳虚?
我们通常会用“君子”来表现一个人的气度,说这人的品质高洁、中正平和。人中有君子,比如战国四君子;花中也有君子,比如梅兰竹菊;而奇妙的是,中医里也有君子,比如参术苓草。而用参术苓草组成的方剂,就是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出自一千多年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一个具有补益作用的方剂。 所谓的中医补益剂,通常是以补益中药为主组成的,具有补养人体内气血阴阳的作用,调理各种虚损病病证的方剂,这些都可以被称为补益剂。
补益,自然是补足我们体内缺失的那一部分,虚损病证的形成,有先天的精气不足,也有后天的调养失衡 ,我们常见的虚损病证,包括气虚、阴虚、血虚等,当然也会出现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的症状,所以在治法上也通常是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但出现病症错杂的时候,也会两者互补。
四君子汤作为补益剂的代表方剂,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这四味中药组成,在用法上也主要是调理脾胃虚弱证,有着补气健脾作用。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我们人体内的气机都来源于水谷,水谷进入脾胃,再传入肺腑,全身的五脏六腑都能感受到气机的运行变化,所以 肾是先天之本,那么脾胃就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的源泉。
脾胃虚弱,就会影响气血的化生,也就会引发一些病症,比如气短少言,语声低微,同时脾胃还是体内受纳水谷的重要脏器,全身营养的最开始吸收就是在我们的脾胃,脾胃虚弱会影响运化和受纳的职责,出现纳谷减少,健运失常。 脉象的虚弱,面色的苍白,这些都有可能是脾胃虚弱所导致。
因此在脾胃虚弱这样的症状的治疗上,应当补益脾胃之气,脾胃健旺了,诸病症也就会得到缓解。 有道是,脾胃虚弱百病生,养脾调胃得安康。而古今妙方中,虽然调理脾胃的方剂多如牛毛,但四君子汤仍是调理脾胃虚弱的基础方。
四君子汤中以补益中药为主,比如众所周知的 人参,是补气的常用药,甘温补气,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所以用白术增强人参补气健脾益胃的效果。 脾主湿,脾胃虚弱的话,那么运化自然会无力,这就会引起湿邪内停脾胃,所以选用了 有着健脾渗湿的茯苓,让补益中药在补气的同时,避免出现补得太过,引发阻滞的现象。
四君子汤所用的四种中药都是甘温缓和的药材,有着君子一样中和之气,因此它被命名为“四君子汤”。 重在补益脾胃的虚弱,同时有着利水渗湿的功效。
四君子汤作为补气之剂的基础方药,自然一些医家会在它原有的基础上,酌量地增加一些其他药材,扩充它原本的功效,比如 《医学正传》的六君子汤,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增添了陈皮和半夏,在健脾益气的功效上,有了燥湿化痰的功效,也被用来调理脾胃气虚兼有痰湿的病症。 当然,四君子汤的加减化裁,还有很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四君子汤的功效与禁忌
有肺阳虚的,肺阳虚多见年高体弱或阳虚之人。多因久咳、久哮、久喘,使肺气耗损而致。每于冬寒季节病情加剧。旧肺阳不足,气虚卫外不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清阳不布,以及肺虎气失所主故表现肺痿、哮证、喘证、肺胀、感冒等疾病。
体征 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风寒,或稍作劳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平素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 头眩,会少,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虚弱。
治疗法则: 温肺益气,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甘草干姜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l剂。
2.加减变化:若咯吐涎沫最多,且尿频加煨益智仁10克;喘促短气可加钟乳石15克、五味子6克,另吞蛤阶粉1.5克;若喘咳日久及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可加胡桃肉10克、沉香3克、附子10克、补骨脂10克。如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可加苏子10克、橘皮10克、半夏10克、前胡10克;若伴血瘀,颈脉动甚,而唇紫绀,加丹参15克、当归10克、苏木10克;若肺阳虑而卫外不固,反复受寒感冒,症见无汗恶寒较甚,发热较轻,脉不浮反沉, 可去桑白皮、茯苓、紫菀,加麻黄6克、附子10克、细辛3克。
(二)药物外敷:天雄、川乌、附子、桂枝、官桂、桂心、大腹皮、白檀香.木香、北细辛、川椒、干姜各60克。上药入适量麻油熬去渣,再加适量黄丹成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膏摊于消毒布上,先用碘酒将背部两肺俞穴消毒,然后用酒精洗去碘酒,再用毫针刺肺俞穴,得气后起针,不间断连续贴用l~2个月。并注意避受寒冷。治多年阳虚哮喘者。
饮食疗法:
(1)胡桃人参汤:胡桃肉20克(不去皮)、人参6克(或党参20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同煎职汁200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调味,每天吃1次,睡前温服。治咳喘。(2)猪肺汤:猪肺1只,洗净,加水适量,煮七成熟,放入适量生姜、葱、食盐、味精,文火煨熬至熟。可经常食用。
施治要点:
(一)肺阳虚多由肺气虚发展而成,其治疗应用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胡桃肉、冬虫夏草、钟乳石等药为主,还须配合补益肺气的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之品,组合成方,机圆法活,以治其本。
(二)肺疾虚证多责阴虚,然咳嗽、哮喘、肺痈、肺痨、肺痿等病屡见阳虚,并且易伴外寒、痰饮、或肺肾阳气俱虚。其治疗常用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方用小青龙汤化裁,麻黄、白芥子、黄芩、甘草、桂枝、干姜、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厚朴、细辛;或用温肺健脾化痰,方拟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焦术、茯苓、法半夏、陈皮、干姜、五味子、厚朴、杏仁、莱菔子、甘草、细辛、桂心;或温补肺肾,肾气丸化裁,熟地、山药、党参、胡桃肉、茯苓、附片、枣皮、丹皮、桂心、干姜、五味子等。要着重温化痰饮。
(三)本证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绵,而久病归肾,使患者表现咳喘、咳痰清稀外,易伴面浮身肿、心悸、面唇青紫、舌胖、苔白滑等阳虚水停之危重之证,可用补肾利水之品以治。
什么是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理中汤、平胃散
四君子汤有什么作用
四君子汤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
方剂名四君子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各9g)甘草炙(6g)各等分。
方歌四君补气基础方,食少无力大便溏,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15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作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脾虚化源不足,脏腑组织器官失养,则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脾主肌肉,脾胃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为君药。脾喜燥恶湿,脾虚不运,则易生湿,故用甘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为臣药。茯苓渗湿健脾,为佐药。炙甘草补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配伍特点温而不燥,补而不峻。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色萎白,食少气短,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此外,亦可用于乙型肝炎、冠心病、妊娠胎动不安、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等辨证属脾胃气虚者。
加减化裁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若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烦渴,加黄芪;胃冷,呕吐涎味,加丁香;呕逆,加藿香;脾胃不和,倍加白术、姜、枣;脾困,加人参、木香、缩砂仁;脾弱腹胀,不思饮食,加扁豆、粟米;伤食,加炒神曲;胸满喘急,加白豆蔻。
保元汤有什么功效?
四君子汤[组成] 人参12 白术15 云苓15 炙甘草8[功用] 益气健脾。通常结合其它药方使用,防止虎狼之剂伤正气。[现代应用] 常化裁运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弱者。[启示] 古代中医用药时比较注重悉心呵护脾胃,脾胃好则正气盛,人体就容易驱除病邪。现代医生治疗炎症时惯重用清热解毒药,往往一方剂中有八、九成药材为清热祛邪药,往往病人的病情很难得到控制。其实治病讲究治标,更要考虑治本,找到病之根本而对症下药,病才能根治。治疗乙型肝炎同属一个道理,肝、胃同治才算高策。[方解] 本方由理中丸衍化而来,只是去干姜,加入云苓而成。本方中四味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热不燥,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补不峻,诸药合用能使脾气足而气血生化有源,脾健运而湿气得消。[加减法] 如果病人兼有气滞,则加入陈皮6 木香9 春砂仁9 ;兼有痰湿者,加入法夏10 ;兼肝血虚者,加白芍12 当归12 ;如果脾气虚寒,配干姜6 肉桂末4[衍化方剂](1)异功散 由四君子汤加入陈皮所得,有着芳香醒脾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兼气滞证。(2)六君子汤 由四君子汤加入陈皮、法夏。六君子丸为药房最常见的中成药之一,家庭必备也。其着重于健脾化痰止呕,适合于脾胃虚弱兼有痰湿之证。(3)香砂六君子汤 由六君子汤加入木香、砂仁,当然选用阳春砂仁效果更佳。本方剂能疏理中焦气机, 温化寒邪,健脾理气止痛,适用于治疗气虚痰饮、或饮食内停、或寒邪入侵中焦之证。(4)七味白术散 由四君子汤加入木香、藿香、葛根而成,功效为和胃止呕,清热生津。五味异功散[组成药物]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主治效能] 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运用经验] 凡病后之儿童服之可促进食欲及恢复元气。理中汤[组成药物]人参、甘草、白朮、干姜。[主治效能] 治胃中寒腹痛、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痰多、自汗、脉虚弱、舌苔白腻者。应用于慢性腹泻、慢性胃炎、胃下垂、小儿自家中毒症、恶阻、胃溃疡。[运用经验] 此方能兴奋胃机能,促进乳糜管之吸收作用,增进食欲,及止痛。可以应用于急慢性胃肠加答儿,胃弛缓等症。对急性肠胃炎之衰弱无热者及小儿自家中毒症之预防和治疗亦具良效。平胃散平胃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对湿浊中阻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尤为合适。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升脾气,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安中降胃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治湿先顺气,气顺湿自消,治胃在运脾,脾运胃自健”之义,共奏脾升胃降,平运胃气,调中治安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怠惰嗜卧,体重肢痛,常多自利等症。
药物组成 人参、黄芪、肉桂、甘草。
加减
功效 补气温阳。
主治 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发起灌浆者。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死,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 本方由四君子汤加减衍化而来,加黄芪、肉桂重在补气温阳,以治小儿元气不足诸证。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1.白细胞减少:用本方加减:白参10g,黄芪30g,炙甘草10g,肉桂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2次服。每周服5日停2日,4周为1疗程。治疗白细胞减少120例,男51例,女6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9年。另设对照组84例,予维生素B420mg,利血生20mg,肌苷0.22g,每日3次口服,30日为1疗程。结果:120例中,显效68例(白细胞总数增至4.O×10'/L以上或提高100%,并维持3个月以上且症状消失);有效43例(白细胞数提高50%以上,分类改善并维持1个月以上且症状好转);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66.7%相比,P<0.01。(注:'代表上标9)
2.慢性肾炎:用本方加减:人参(红参)5g,黄芪20g,肉桂2g,甘草3g。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不用协同西药治疗,疗程30日。治疗慢性肾炎;18例,年龄20-50岁;男11例,女7例。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诊断及分期标准见《内科学》(陈灏珠,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49)。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7年制定的标准。完全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定性阴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0.2g,尿红细胞消失,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消失,尿蛋白持续减少量1/2以上,肾功能基本正常;部分缓解: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减少量3/4以上,肾功能指标比治疗前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尿蛋白芨肾功能无变化或恶化。结果:完全缓解5例,占27.8%;基本缓解3例,占16.7%;部分缓解7例,占38.9%;无效3例,占16.7%;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保元汤治疗前患者LPO为4.89±1.85μmol/L,高于对照组3.36±0.59μmol/L(P<0.001);VE含量为4.27±1.84μg/ml,低于对照组7.03±0.69μg/ml(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LPO为3.76±1.49μg/L,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VE为5.33±2.45μ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LPO与VE含量呈负相关性。提示该方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
药理作用 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休克、改善外周循环、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等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增强巨噬细胞功能。该方具有激活巨噬细胞的作用,在诱导实验性内毒素血症研究中,观察到该方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能保护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功能免受内毒素抑制,提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大鼠网状内皮系统的清除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巨噬细胞对Don,BHK靶细胞的杀伤作用。(2)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中,发现保元汤有抑制免疫反应对肝脏的炎性损害作用,能抑制肝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将小鼠脾细胞作T细胞集落培养,保元汤组集落数高于肝病组。认为该方能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过程中的自身免疫反应,防止肝损害。(3)增强细胞免疫。脾肾两虚型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集落和T细胞亚群研究,发现服保元汤一个月后, T细胞集落数和 OKT3、 OKT4细胞阳性率及T4/T8,比值高于治疗前,OKT8细胞阳性率低于治疗前,患者血清对T细胞集落的抑制作用减弱。表明该方能使T细胞亚群分布恢复平衡,拮抗血清免疫抑制因子,提高T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人研究了虚证与IL-2的关系,发现肾虚患者IL-2活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认为是IL-2合成量减少,淋巴细胞对IL-2的反应性无明显变化,经补肾治疗后IL-2活性恢复正常,增强T细胞增殖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4)增强体液免疫。该方可使血清高IgE活力明显下降,IgG、IgM也稍有改善。
2. 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该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每搏和每分钟冠状动脉灌注流量有稳定的提高作用。对冠心病患者,用同位素99锝积率法测定其心脏射血分数,及上腔静脉-肺动脉循环时间,结果表明患者服药1小时后,其心脏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平均提高23.67%;上腔静脉-肺动脉循环时间略有延长,平均延长率为12.95%;对心电图、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影响。可见本药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泵功能,在心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心脏每搏射血分数显著增加,这在心肌梗死及内毒素性休克的救治中很重要。另有实验表明,阳虚患者服本药后,其外周搏动性血流量于服药后10分钟即开始增加,达到第每次峰值时间43.3±12.6分钟,指温同时也升高,达峰值时间为52.5±14.4分钟,但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变化,说明本药在增加心脏泵血功能的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这是该药的一个优占。
3.改善血液系统功能:在保元汤调节凝血和纤溶相对于平衡的研究中,给小鼠LD100内毒素处理后,以予以保元汤1次静脉注射1.5μl/100μg,有84.3%动物在6-24小时均未出现凝血因子的消耗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显著减少全身性Shwaltzman反应。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治疗前后CFu-D体外培养观察,保元汤组CFu-D的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每1ml含保元汤生药1g的药液对LACA小鼠作CFu-D体内琼脂扩散合测定。受体小鼠分为给药组及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保元汤药液或生理盐水0.2ml,每日每次,共5日。受体小鼠理盒前12小时进用环磷酰胺0.3mg/g腹腔注射,埋盒后5日取盒,在显微镜下计数CFu-D(>50个细胞为 1个 CFU-D)。结果保元汤组 CFU-D的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保元汤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4.抗休克:本方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对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的大鼠休克死亡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照组死亡率为61.8%,给药组仅为14.7%,差异非常显著。对内毒素所致的体温下降,本药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照组比给药组体温降低的幅度大,恢复速度缓慢,但对体重较小的动物结果正好相反。另外,本药对内毒素所致的心电图改变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QRS综合波宽和P-R间期明显缩短,T波电压增高也有所下降。由于QRS综合波宽的延长和心肌线粒体功能的损害呈正相关,因此本方的上述作用可以减轻心肌线粒体的损害,保护其氧化磷酸化的能力,提供足够的心肌ATP的来源,以保证心脏泵功能不受损害,本药抗内毒素性休克的机制可能还与其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冠脉流量及轻度的升压效应有关。另有实验表明,用亚致死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给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成实验性内毒素性休克,对照组79.8%的动物在40小时内死亡,其中50%死于24小时内;而两个给药组仅有29%和31.2%的动物死于40小时内,其中20%死于24小时内,差异非常显著,用全致死量内毒素给小鼠注射,对照组24小时内的存活率仅为1%,给药组为33.3%。如切除肾上腺或垂体或用大剂量氯丙嗪、戊巴比妥处理动物,本药的抗休克作用则消失,提示其保护作用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实现的。
5. 增强红细胞Na+,K+-ATP酶活性:有研究表明肾功能衰竭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该方能提高这种酶的活性,对膜运转有调节作用。方中人参含有ATP酶活性和对各种组织有酶激活作用,从而间接地改善Na+,K+-ATP酶的环境。该方作用途径可能主要是影响酶的活性,对酶的数量影响目前知之不多。
6.增强肾脏功能:肾切除大鼠每日口服保元液1.01g/只,或注射保元液0.48g/只,二周,五周,七周分别于眶后采血,测血中Scr,BUN结果,其两者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加,且随用药时间增加而升高。用保元汤治疗虚症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12例,观察该方对红系集落形成的作用,同时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该方能降低血肌酐,CRF血清对正常骨髓红系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治疗后这种抑制作用减弱,患者Hb增高,且Hb与红系集落形成呈正相关,与血肌酐呈负相关,提示保元汤改善CRF贫血与提高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及降低血肌酐有关。保元汤治疗慢性肾炎18例,观察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和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并作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该方能降低尿蛋白、血肌酐LPO,提高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总有效率为83.3%。患者LPO与维生素E含量呈负相关性,提示该方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
今天关于“四君子汤加减医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四君子汤加减医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