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汤加骨脂_保元汤加味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保元汤加骨脂”的话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梳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1.中西医执业医师2019年必考考点胸痹的6种常见证型是什么?
2.阴虚内热吃什么药好 阴虚内热的中药调理
3.肺气不足,应该怎样食疗?
4.女生晚上睡觉身体老是出汗是什么原因?
5.觉总是不够睡,腰酸冷.爱头晕目眩.特别爱疲惫,请问我是怎么了
6.寻找中药药方!
中西医执业医师2019年必考考点胸痹的6种常见证型是什么?
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聚湿生痰 ,闭阻心脉 ;或劳倦伤脾 ,生化无源 ,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或久病不愈,房劳伤肾,进而损及心之阴阳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1.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2.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
3.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4.心气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
5.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
6.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 ,舌淡胖 ,脉沉迟 ,治宜补气温阳 ,方用人参汤加味。胸痹如持续发作,疼痛剧烈,也可发生厥证、脱证等危重证候。
关于中西医执业医师考点重点难点,历年真题,模拟试题等可以到网校官网查看。
阴虚内热吃什么药好 阴虚内热的中药调理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左右尺倶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着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 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升也。
十二、 两寸洪而有力为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 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 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 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 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 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 尺脉浮沉倶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 寸脉浮沉倶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 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 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 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 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十四、 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或十全大补汤佐以补肾之味;沉数阴中无阳,八味地黄丸。
二十五、 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脉,后必喘促泄泻而亡。浮而虚,补中益气汤;沉而迟弱无力,命门无火,宜大补阳气;数为虚损,难治之症。
二十六、 右尺洪而有力,六味地黄丸;无力十全大补汤;沉细八味地黄汤。
二十七、 左尺沉细数,亦用六味地黄丸。两尺浮大,肺气先绝,金不生水,故尺浮大。
二十八、 左尺微细不起,右尺带数或浮大,病名虚损,调理二三年方愈。
二十九、 凡浮大之脉,见于右尺者,倶是假火,按内伤施治。
三十、 凡虚损痨病倶见于右尺,伤风外感倶见于左尺。左尺不见太阳,内伤劳役无疑。
三十一、 脉沉而有力,大便秘者,用承气汤;沉而无力,大便秘者,芎归枳壳汤。
三十二、 凡脉沉而带数,阴中伏火也,宜泻阴中伏火,六味地黄丸之类;豁大无力,阴气犹未绝也;倘豁大无力,三月后必亡不治,泄泻见此脉者,亦不治。
三十三、 凡杂病伤寒老人,见歇止脉者,倶将愈之兆。惟吐而见歇止脉者死。
三十四、 胃脉见豁大,保元汤加麦冬、五味子。见于脾脉,保元汤加干姜、白术。见于大肠脉,八珍汤加黄柏、知母。见于肺脉,八味地黄丸。见于小肠,六一散或车前子、木通等药。见于心脉,大补阴丸。见于肝部,四物汤加柏母。见于胆部,黄连泻心汤。
三十五、 凡豁大之脉,须沉缓可治,沉则胃不绝,缓则脾不绝;倘非沉缓,药必不效。
三十六、 凡脉豁大,外有火;沉细,里有火。六脉倶有火者,宜八珍汤和之。
三十七、 凡诸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无数短、紧细、豁大,易治。三十八、 浮沉迟数弦紧洪,有力为实,无力虚。狂言乱语沉细死,无言无语缓莫疑。
三十九、 凡病,前宜表里和解及归脾,再调气血痰。任意治之,不外参苓芎归,再加术草芍地,应陈皮倚着八珍用。
四十、 凡脉浮大数,或两手浮大数,或轻按浮,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无力不清,皆中气不足。微紧,微弦,微数,皆系脾胃不足。
四十一、 凡脉沉迟冷汗出,险;沉细冷汗出,死;洪大冷汗出,立死。
四十二、如脾脉顿数,肾脉重按无力不清,外无表症,宜补中益气。尺脉大于寸脉,阴盛阳虚,宜汗。寸脉大于尺脉,阳盛阴虚,宜下。尺脉浮而有力宜表,无力补中;沉而有力滋阴降火,无力地黄丸之类。
四十三、 凡脉洪滑系阳脉,无痰则为富者脉,洪大、浮大倶为病脉。沉细系阴脉,沉迟寒,沉数热,倘沉实、细、数倶为病脉。
四十四、 左脉微弱,右脉豁大有力,方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五、 右脉大,君不主令,相火代之,邪火不杀谷,宜温火以生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六、 血证脉见豁大无力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不祥。
四十七、 凡身热有汗,倶属血分虚。若脉浮大无力,作阴虚治之必不效。
四十八、 唯脉浮大有力者,六味地黄丸加人参,或作汤服。
四十九、 下部见数,不得用干姜,宜附子升起;上部见数,宜用干姜,以其温中达下也。
五十、 心脉洪大,命门脉不起,是为心之正脉,主富;主贵;沉小,亦是正脉;豁大,心包络少血,宜归脾汤之类。脉见短涩,俱是心包络不足。
五十一、 肝脉弦长,脾脉缓,不唯无病,且富且贵。
五十二、 肝脉弦长,脾脉短,是为脾阴不足,宜山药、莲子、五味子之类;带数,中气不足,宜补中益气汤。
五十三、 脾脉缓,但肝脉或弦,或紧,或弦紧洪数,倶从肝治之。
五十四、 肺脉短涩,心脉浮洪,宜利小便。肺脉浮大,或豁大,或微细,虽心脉不平,亦当从肺治之。
五十五、 浮而有力,表实当汗;无力,阳虚当温。沉而有力,积滞燥粪当下;无力,阴亏当补。五十六、 凡豁大之脉,倶是阳虚。
五十七、 沉而紧数属热,脾阴不足也,四物汤加知柏之类。沉而短数,细数、倶从内治之。
五十八、 脉见于右手不平者,莫作外感有余治。脉见于左手不平者,莫作内伤不足治。
五十九、 左曰有余,右曰不足。
六十、 若脉浮大数,宜于气分中佐以血药。若沉细之脉,宜于血分中兼用气药。
六十一、 人之为病,虽曰虚、实、寒、热四者,而多兼见焉。
六十二、 热则流通,凡浮、大、数者皆热也。
六十三、 寒则坚凝,凡沉、小、迟、短皆寒也。
六十四、 实则形刚,滑、弦、紧皆实也。
六十五、 虚则形柔,涩、濡、缓皆虚也。
六十六、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数为热,小迟为寒,长为热流通,短为寒凝结,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弦紧为痛,短坚为积聚,濡缓为湿,缓大为湿热,滑为血实、为痰,涩为血虚有郁。
六十七、 凡右关缓而有力者,胃强脾弱,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三分,甘草五分,陈皮五分,共为未,肉汤调服。
六十八、 凡细脉宜沉细而起,是为阳虚之渐。转沉而数,痨瘵不治之症,脉在中,不死。
六十九、 弦脉,甘酸之剂皆可用,黄芪建中汤之类、甘草芍药汤。
七十、 洪脉,甘寒之剂皆可用,热邪所伤,三黄丸、调胃承气汤可也。
七十一、 脾胃缓脉,如得本经太过,湿邪所伤,除湿淡渗之剂皆可用,平胃加白术、茯苓,五苓散。
七十二、 涩脉燥热所伤,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加熟地。
七十三、 沉细脉寒邪所伤,甘热之剂皆可用,理中汤、四逆汤。寒甚者,理中加附子、益黄散、养胃丸。
七十四、 六脉倶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之症。
七十五、 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此火投于水,大寒之症,宜温之。
七十六、 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虚寒之症,况沉紧按之空虚者乎,是阴寒在内,中下焦虚寒之极。
七十七、 脉来缓而弦急,按之指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
七十八、 脉大则无火,脉细则无水
附基础脉象
浮脉
体象歌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 ;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
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
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
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
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
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
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
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
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
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
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
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
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肺气不足,应该怎样食疗?
摘要 阴虚有血虚、肺虚等之分,不同的虚症,症状表现不同,而且治疗方法也不同。治疗阴虚内热,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中药来进行调理,阴虚内热吃什么药好?我特意搜集了一些适合阴虚内热患者服用的中药,一起来分享下吧!
健康投资,小投入高保障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
菜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本方取莱阳梨为君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臣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复、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无后患。
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秋梨膏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麦冬为臣,清热润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
补心丹化裁
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保元汤加五味子
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慧择提示: 阴虚内热吃什么好?阴虚内热患者应该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同时可以搭配一些滋阴的中药,两者相结合,更有助于身体的调养。长期阴虚内热,会给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患者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
女生晚上睡觉身体老是出汗是什么原因?
对肺气虚患者,宜常食红枣糯米粥、瘦肉鸡汁、禽蛋、猪肺等以补肺气,同时注意培土以生津
,可选食莲子、芡实、山药、黄豆、鲜河鱼等以健脾益胃;对痰湿不盛者,可试用石榴、涩柿、银杏等收敛肺气,但不可多用。
肺气虚是指肺气衰弱的状态,可以由疾病或亚健康状态引起。从临床医疗看,大多数肺气虚的人患有气喘、咳嗽、咯痰、自汗等肺部疾病,如老慢支、哮喘等;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肺功能减退,呈亚健康状态,出现畏寒畏热、易伤风感冒、尤畏寒冷等症状,都与肺气虚有关。
肺气虚的表现
肺气虚多见五种表现:(1)多少气乏力,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呼吸气促;(2)使人体抗病能力低下,容易感染外邪,易于感冒,多有畏寒、流清涕之证;(3)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4)常见皮肤干燥、皱缩、瘙痒,秋冬气候干燥时尤其突出;(5)常可导致肾阳不足,使水液运行不利,出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继林现尿频数,余沥不尽。
肺气虚的调治
(1)对本脏虚损、肺气不足。症见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当补益肺气,宜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对易患风寒感冒,症见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宜用玉屏风散加紫苏: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生姜6克、紫苏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对虚寒性慢性鼻窦炎,症见头昏、恶寒、自汗等。当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宜用鼻通宁滴剂(含辛荑、苍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对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症见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治疗宜用补阴煎加减:生地15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参10克、地骨皮10克、女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5)对肺气虚兼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可补气温肾,宜用保元汤:人参9克、黄芪15克、肉桂6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6)老人肺气虚而皮肤干燥、皱缩、瘙痒者,大多为生理现象。可减少洗澡的次数,或搽润肤止痒之品。必要时可用四物消风散加减:黄芪15克、当归12克、生地黄15克、赤芍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次。本方有益气养血、祛风止痒的功能。
此外,老年肺气虚者,应适当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深呼吸;注意保暖,勿受凉,少感冒,尽可能避免粉尘和大气污染物吸人;注意饮食营养,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对血压偏高或对高血压患者,忌用人参,可用党参或北沙参代替人参。
觉总是不够睡,腰酸冷.爱头晕目眩.特别爱疲惫,请问我是怎么了
睡觉流汗叫盗汗,引起盗汗一般是体虚,需要增加锻炼,注意多休息一下,最好去医院看一下。 每天适当的体育锻炼,让你精神焕发。 注意生活要有规律,这个很重要。给自己制定每天大致的生活规律吧。这样会使你从归健康。 易冷是因为有点贫血或者肠胃不好造成,改善这两个问题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精力不足可能是对所做的事情感觉乏味,除非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集中精力,改善精力不足的状况。 从饮食、起居、和所做的事情入手改善吧。 要求质量,不要过于看重数量。 气虚 主症: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倦怠有汗。 舌脉:舌淡脉弱。 ·肺气虚 症状:时寒时热,易于外感。 治法:补益肺气。 主方:补肺汤。 加减:无咳嗽,可去桑白皮、紫菀;自汗多加牡蛎、麻黄根;气阴两虚,潮热盗汗 者,加鳖甲、地骨皮、秦艽。 处方举例: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熟地10克,五味子10克,桑白皮10克,防风6 克,麦冬10克,炙甘草6克。 ·脾气虚 症状: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稀溏。 治法:健脾益气。 主方:加味四君子汤。 加减:胃脘胀满,嗳气呕吐,加陈皮、半夏;食积停滞,脘闷腹胀,嗳气酸腐,苔 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脾阳虚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 处方举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山药10克,黄芪 12克,砂仁3克。 ·心气虚 症状:心悸气短。 治法:补益心气。 主方:养心汤。 加减:自汗多者,加黄芪、五味子;不思饮食,加砂仁、茯苓。 处方举例:党参12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远志10克,黄芪10克,茯苓 10克。 ·肾气虚 症状: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 治法:益气补肾。 主方:大补元煎。 加减: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尿频甚,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脾虚便溏者, 去熟地、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 处方举例:党参12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炒山药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 山茱萸10克,炙甘草6克。 血虚 主症:面色苍白,头晕目眩。 舌脉:舌淡脉弱。 ·心血虚 症状:心悸怔忡,健忘多梦。 治法:养血宁心。 主方:养心汤。 加减:失眠多梦较甚,加合欢花、夜交藤。 处方举例:当归10克,生地10克,党参12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白芍10克,远 志10克,甘草6克,大枣3枚。 ·脾血虚 症状:体倦乏力,食少纳呆,面色萎黄。 治法:补脾养血。 主方:归脾汤。 处方举例:党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远志10克,酸枣 仁30克,木香10克,炙甘草6克。 ·肝血虚 症状:惊惕肉瞤,肢体麻木,筋脉拘急。 治法:补血养肝。 主方:四物汤。 加减: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胁痛加丝瓜络、郁金、香附;视物模 糊加枸杞子、决明子。 处方举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生熟地(各)10克,枸杞子10克,鸡血 藤30克,何首乌12克,党参10克。 阴虚 主症: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弱。 ·肺阴虚 症状:干咳无痰,咯血,潮热盗汗。 治法:养阴润肺。 主方:沙参麦冬汤。 加减:咳嗽甚者,加百部、款冬花;咯血加白及、仙鹤草、小蓟;潮热加地骨皮、银 柴胡、秦艽;盗汗加牡蛎。 处方举例:沙参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玉竹10克,桑叶10克,生扁豆10克, 生甘草6克。 ·脾胃阴虚 症状: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 治法:养阴和胃。 主方:益胃汤。 加减:口干唇燥甚者,加石斛、花粉;不思饮食甚者加麦芽、扁豆、山药;呃逆,加 刀豆、柿蒂、竹茹。 处方举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黄15克,玉竹10克,山药10克,扁豆10克。 ·肝阴虚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 治法:滋养肝阴。 主方:补肝汤。 加减:头痛眩晕耳鸣较甚或筋惕肉瞤者,加石决明、菊花、钩藤;目干畏光或视物不 明,加枸杞子、女贞子、草决明;急躁易怒,加龙胆草、栀子。 处方举例: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木瓜10克,枸杞子12克,麦 冬10克,甘草6克。 ·心阴虚 症状: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 治法:滋阴养心。 主方:天王补心丹。 加减:口舌生疮,烦躁不安者,去当归、远志,加黄连、木通、淡竹叶;潮热,加地 骨皮、银柴胡、秦艽;盗汗,加牡蛎、浮小麦。 处方举例:生地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茯 苓10克,当归10克,柏子仁12克,酸枣仁30克,朱砂12克。 ·肾阴虚 症状:腰酸,遗精,两足痿弱,头晕耳鸣,咽痛,颧红。 治法:滋补肾阴。 主方:左归丸。 加减:遗精,加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咽痛口干明显,去鹿角胶、山茱萸,加 知母、黄柏、地骨皮。 处方举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10克,龟版胶12克,菟丝子12克,山茱萸10 克,牛膝10克,泽泻15克。 阳虚 主症:形寒肢冷,面目虚浮,夜尿频多,大便溏,小便清长。 舌脉:舌淡,脉细弱或沉迟。 ·心阳虚 症状:心悸,自汗,胸闷心痛,神倦嗜卧。 治法:益气温阳。 主方:保元汤。 加减:心胸疼痛者,加郁金、三七、丹参、川芎;形寒肢冷,脉迟,加附子、巴戟 天、仙茅、仙灵脾。 处方举例: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肉桂10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丹参 20克,川芎15克,仙茅12克。 ·脾阳虚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神疲,大便溏,肠鸣腹痛,过寒或饮食不慎而加重。 治法:温中健脾。 主方:附子理中汤。 加减:脾中冷痛,加高良姜、香附;食后腹胀加砂仁、陈皮;腹泻甚,加肉豆蔻、补 骨脂、苡仁。 处方举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附子6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茯苓10克,陈皮 10克。 ·肾阳虚 症状:腰背酸痛,遗精,阳痿,面色苍白,小便清长,下利清谷或五更泻。 治法:温补肾阳。 主方:右归丸。 加减: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下利清谷甚,去当归、熟地,加党参、白术、苡 仁;五更泄泻,加四神丸;水肿尿少,加车前子、泽泻。 处方举例:附子6克,肉桂10克,杜仲1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菟丝 子15克,熟地20克。
寻找中药药方!
你这是气虚,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
是元气不足,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抗病力减弱
元气不足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补益肺气,可用保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黄芪15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
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9克、胡桃仁30克、生姜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中成药可用
中文名称: 化瘀降红汤
来源: 北京市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等。
介绍
介绍
Title 简介
[功能主治] (1)方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方功能活血化瘀,泻肝脾实火。主治血瘀气滞兼肝胆实火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方功能活血化瘀,滋阴凉血。主治血瘀气滞兼热入营血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处方组成] (1)当归9克、生地12克、桃仁6克、红花3克、枳壳9克、赤芍9克、郁金12克、柴胡9克,甘草3克、川芎9克、牛膝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水煎服。(2)桃仁6克、红花3克、生地12克、当归9克、赤芍9克、龙胆草3克、黄芩9克、栀子6克、泽泻12克、车前子12克、柴胡9克、甘草3克、青黛1克、雄黄O.3克,水煎服。(3)水牛角15克、生地12克、白芍9克、丹皮9克、知母9克、麦冬9克、阿胶9克、生牡蛎30克、旱莲草15克、茜草12克、小蓟12克、党参15克、黄芪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瘀血明显者加大黄〓虫丸;脾大显著者加当归龙荟丸。病情解后,改用归脾汤或保元汤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以巩固疗效。
[临床疗效] 治疗6例,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血红蛋白下降2克%以上,且能维持1个月以上)5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 北京市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郑金福等。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功效: (1)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2)方活血化瘀,泻肝脾实火。(3)方活血化瘀,滋阴凉血。
主治: (1)方血瘀气滞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方活血化瘀,泻肝脾实火。(3)方活血化瘀,滋阴凉血。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医方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栏目关键词: 中医方剂 内科 血液系统疾病
辅助分类项: 中医
出处: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上册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保元汤加骨脂”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