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面盐_汤圆加盐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汤圆面盐”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传统小吃有哪些?

2.街边小吃

3.文山能带走的美食有哪些

汤圆面盐_汤圆加盐

传统小吃有哪些?

       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传说宋相寇准为官清廉,办事公正,深得民心。寇准有一年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乡下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乡党们送来寿桃、寿面、寿匾表示祝贺,寇准摆寿宴相待。酒过三巡,忽然手下人捧来个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亮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整整齐齐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做出了这种点心,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 冰糖 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内江的一个大糖坊主张亚先家的丫环。有一次,她趁张亚先不在舀了一碗糖浆正准备喝的时候,张亚先来了,扶桑连忙把糖浆倒进猪油罐,将它藏进柴堆里,又在上边放些谷糠掩盖住。 过了几天,当扶桑捧出猪油罐时,罐里却长满了许多水晶般的东西,敲碎入口,坚脆而纯甜,其味道胜过白糖。扶桑把这一奇怪现象讲了出去,许多人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人们就把它称作冰糖。 小窝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仓惶逃往西安。途中,有一天慈禧饿极了,叫人去找吃的。当差的找来一个大窝头。慈禧几口便把窝头吃完了,连说好吃。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有一天又想起窝窝头,就让御膳房给她做窝头吃,御厨不敢给她做大窝头,于是把玉米面用细箩筛过,加上白糖、桂花做成栗子大小的小窝头。慈禧吃了说,正是当年吃过的窝窝头。 豌豆黄 芸豆卷 有一天,慈禧在静心斋歇凉,忽听大街上有铜锣声。慈禧问是干什么的?当差的回答说是卖豌豆黄、芸豆卷的。慈禧让当差的把那个人叫进来,那个人说:敬请老佛爷尝尝这豌豆黄、芸豆卷,香甜爽口,入口即化。慈禧尝过后说好吃。于是就把这个人留在宫中,专门为她做小吃。 肉末烧饼 相传有一天夜里,慈禧做了个梦,梦见吃夹了肉末的烧饼。第二天早膳时,果然上的是肉末烧饼。慈禧一看和梦中吃的一样,心里非常高兴,说是给她圆了梦。问是谁做的烧饼,当差的说是御厨赵永寿。慈禧当即令人赏给赵永寿一个尾翎和二十两银子。从此,肉末烧饼作为圆梦的烧饼流传了下来。 其实馒头也是上面的兄弟已经把馒头说的很清楚了!我不必在说了! 烧麦 中国点心。又称烧麦、稍麦、稍梅、纱帽、寿迈等。用薄的水调面包馅,上部拢折收腰成型后蒸制而成。烧卖一词最早见于宋元时期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在夸耀自己的烹饪手艺时曾说过:“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又据公元14世纪中期出版的《朴通事》记载,元大都(今北京)午门外的饭店中有“稍麦”出售。注文中说:“用面作皮,用肉为馅,顶部捏作花蕊形,叫做稍麦。”由此可知,中国的烧卖迄今已经700年左右的历史了。明清时期,烧卖开始在中国流行,品种也逐渐多了起来。 烧卖的制法:以水调面揉团摘剂,擀成圆形薄皮或圆形荷叶边薄皮,包裹馅心,上部拢口处收腰,如石榴状或白菜状,蒸熟而成。烧卖的外皮,除面皮外还可以用鸡蛋液烙成。还有一种不包外皮纯以猪肝或牛肉等斩茸制成丸形加调味蒸熟的,称为猪肝烧卖、牛肉烧卖,与通常的烧卖名同而实异,为广式早茶中供应的点心。烧卖的形状、大小及开口处的折纹在不同的地区又有变化,烧卖的馅心通常采用糯米、肉、虾、蟹或绿叶菜等。有荤有素。口味上有咸有甜。 古往今来,中国的烧卖品种甚多。明代,北京有桃花烧卖,清代中叶,江浙地区有以海参、蟹肉、火腿,鸡肉为馅的荤馅烧卖,以板油丁、胡桃仁、白糖为馅的油糖烧卖及用糯米为主料馅心糯米烧卖等。如今,北京有都一处烧卖店用海参、虾仁、玉兰片为馅制作的“三鲜烧卖”,山东临清县有羊肉馅烧卖,广州有蟹肉瑶柱(鲜贝)干蒸烧卖、扬州福春茶社有以青菜泥、白糖、猪油为馅心制作的翡翠烧卖等等。 豆浆 中国小吃。用黄豆加水磨成浆,经过滤、煮至而成。色白如乳,营养丰富,经济实惠。 制作要领:①将黄豆5千克挑去杂质,漂洗干净,浸入水中(春秋浸9小时,夏浸4小时,冬浸15小时),之黄豆涨发。②用石磨将浸好的黄豆加水70千克磨成浆,要边磨边加水,并注意控制水量,以使豆浆浓度不低于规定标准(豆浆在20摄氏度的情况下,浓度为6度)。③将磨出的浆水连豆渣一起舀入洁净的豆包布内,加入少量油脚(有去沫的作用),经过滤即为生豆浆。然后入锅烧沸,即成可食用的豆浆,无论淡食、甜食或咸食均可。 油条 中国点心。又称馃子。用小苏打(或碱、矾、盐)和制面团,切成长面片,每两片合拢炸成。因形似棒槌,故又称棒槌油条。多为早点食品。 沿革: 在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宋代有“油炸从食”。据《清稗类钞》载:“油炸桧:长可一尺,捶面使薄,以两条绞之为一,如绳,以油炸之。其初则肖人形,上二手,下二足,略如×字,盖宋人恶秦桧之误国,故象形以诛之也。”说明炸油桧是源于南宋秦桧卖国,国人作成人幸而炸之,故名。此名在清末才传到北方,清末《南亭笔记》记有济南早晨有童子卖油炸桧之事。民间还将油条称之为“馃子”。山东有四批果子(又叫平条果子)、八批果子、糖果子等。如今的油条已成为南北方共同称呼的名称、颇受欢迎的早点食品。 制作要领: 用面粉加小苏打(或碱)、矾、盐溶液加水,和成软面团,反复揉搓使匀,饧过之后,擀成片,切成长条,取两条合拢压过,伸长下入油锅内,用常筷子不断翻转。由于受热,面坯中分解出二氧化碳气,产生气泡,油条就膨胀起来,炸成油条,色棕黄并鼓之园胖,酥脆而香。有的油条(如山东济宁的清油小馃子)还在面团中掺入芝麻仁,在炸制的油中加入部分芝麻油,所以更加鲜美。 肉末烧饼 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肉末烧饼中的烧饼与市场中的烧饼做法有些不一样。它是将发面掺上碱,再加上白糖揉匀,揪成小坯子,将坯子放在案板上压成圆片,拿在右手。另外将2克左右重的面球,蘸上一点香油,放在圆片中央,把小面球包进去,然后用手按成5厘米扁的圆形饼,饼上涮一点糖水,粘上芝麻仁,将麻仁面朝上,放入特制的烤盘中,用炭火烤熟。为什么烧饼中间夹上沾香油的面球? 原来吃的时候,掰开后能完整地取出,使烧饼中空,用来夹炒肉末。 这种吃法是谁想出来的?原来是清宫内的老佛爷慈禧。宣统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的日籍夫人爱新觉罗·浩写的一本《食在宫廷》的书中有炒肉末的菜。她在书中说:“这个菜是西太后想出来的。”它的制法是“猪肉切成末,青豆洗净切成末,葱、姜 分别切成末。在锅内放油,烧热后下肉末,炒至肉末无水分时投入葱、姜末,翻炒后下入青豆末,搅炒数下,倒入香油,炒到汁尽时出锅装盘,即可供膳。”肉末烧饼中夹的肉末就是这样炒出来的。 春饼春卷 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陆游有诗句:“春日春盘节日新”。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春饼薄如蝉翼,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一种平锅上抹一下,即成极薄透明的饼,用来包荠菜馅,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又称春盘)。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有“咬春”的意思。此外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百二十八道菜点中,春卷是九道点心之一。 驴打滚 驴打滚,北京人有的叫它豆面糕。过去京城年糕铺常出售此品,也是各种庙会和肩挑小贩经营的应时小吃。昔日北京人做“驴打滚”多以黄米面为主料。配以豆馅,裹上熟黄豆面,浇黑糖桂花水食用。《燕都杂泳》云:“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面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如今大多以江米面作主料,制法如故,此品色黄,饮糯香甜。 原料: 江米面1000克,豆馅750克,黄豆150克,白糖100克或红糖水150克, 桂花25克。 制法: 1.江米面用水和均匀,蒸锅上火烧开,屉上铺湿布,将和好的面倒入,盖上盖蒸约40分钟。 2.将豆豆挑去杂质轧成面,上烤盘烤出香味至熟。红糖水加桂花兑成汁。 3.将江米面粘上黄豆面,擀成片,抹上豆馅卷成筒形,再切成小块,撒上白糖或浇上红糖水,桂花水即可食用。 臭盐豆 “闻着臭,吃着香,一顿不吃馋的慌。”这是当地人们对臭盐豆的赞誉。 臭盐豆,亦称盐豆子,是徐州家制风味的名品。臭中有香,回味无穷是它的风味特色,采用当年收获的黄豆为主要原料,经清洗泡浸、煮制成熟、发醇培菌、加料拌味、晾晒至干、密封储存等工序制成,整个过程约需10天的时间。由于制作工艺精细,其成品色泽黑红,质地脆嫩,味道咸鲜香辣,是佐餐下酒的开胃的小菜。 臭盐豆为何能形成臭中有香这独特风味呢?这是因为黄豆在发酵过程中繁殖了一种能产生蛋白酶的霉菌,豆中的蛋白质被其分解为多种氨基酸,鲜香的滋味就是由氨基酸和盐的的咸味,以及和其它调辅料的味道所形成;其中被分解形成的氨基酸中包含硫氨基酸,它还会进一步分解产生硫化氢气体,成品的臭味就是由硫化氢气体造成。并不是黄豆受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而发生的。 臭黄豆的制作既讲究又简单。之所以说讲究,是因其在制作上受季节的限制。臭盐豆在晾晒过程中,直接接触外界,常常会受到细菌、灰尘和苍蝇等有害物的侵蚀。在徐州,家家户户制作臭盐豆,多选择阳光明媚,天气还较凉的清明节前夕,即柳絮满天飞扬的时候,只有此制作臭盐豆,才会减少有害物的侵蚀。 其制法如下: 1、先将清洗干净的黄豆浸泡18小时,然后入水锅中煮至熟透(要求熟烂而颗粒完整),捞起沥干水分;趁热放入干净的大蒲包或食品袋中,外裹一层稻草或薄棉被捆牢,后放置于温暖干燥处进行发酵(徐州称捂豆)。温度应保持在20-25度左右,需5天时间,即可长出一种白而带绿的粘丝菌毛,此时即可出包。 2、把出包的黄豆(5000克)倒入盆中摊开,将精盐(200克)溶化于热水,浇淋在黄豆上,随即撒入花椒面(25克)、八角粉(25克)、辣椒面或辣椒酱(250克)、细姜丝(150克),用筷子反复搅拌,使之均匀;然后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4-5天,最后放入消过毒的坛子中密封储存即可。 开坛食用时,淋点香油或花椒油,徐州人往往喜欢拌点蒜苔末。用当地人们爱吃的一种面食烙馍卷食,风味则更佳。 西山东坡饼 〔原料〕 上白面粉,精盐,白糖,芝麻油。 〔制法〕 1.把面粉加精盐和清水揉好; 2.将饧好的面团制成椭圆形面皮, 抹上芝麻油,拢成双条形,再折叠起来,饧 1 5 分钟后,即拉开两端恢复双条形 ,再平均分成两段,拉成三尺长的条,从两端向中间卷,卷时 ,双条缝朝上,一端多卷一圈,一端少卷一圈,将少卷一圈的面筒顺叠在多卷一圈的面筒上面, 呈螺旋形; 3.芝麻油烧八成热,将螺旋饼擀成圆饼,入锅,炸至酥透呈金**时,捞出,趁热撒上白糖,稍凉即可食用。 〔特点〕 湖北鄂城著名风味小吃。具有色泽金黄,松酥爽脆,醇厚香甜的特色。 西施舌 〔原料〕 粳米, 糯米,核桃肉,青梅,金桔脯,瓜子仁,糖佛手 ,蜜饯红瓜,红詀e ,红曲粉,糖桂花,白糖,猪板油,熟猪油。 〔制法〕 1.将糯米、粳米一起带水磨成米浆,压干水分 ,制成 水磨 粉; 2.把压干的粉取 1/ 5 加水揉匀,搓成细长条,摘成小粒 ,入沸水,煮到浮起, 再煮 1 分钟捞起, 放入余下的 4/5 的 水磨 粉,拌搓均匀,揉透; 3.将红栆与猪油、糖及水共制成栆泥;把猪油去膜切粒 ,拌白糖,制成糖板油;将核桃肉、金桔脯、糖佛手、青梅、红瓜都切粒,加糖桂花、瓜子仁、白糖,制成果料; 4.取揉好的水磨粉摘成剂子,捏成酒盅形,裹入栆泥 、果料、糖板油丁,收口,放入雕有舌形的模具中,揿压成“ 西施舌”,舌尖上点上一点红色,水烧沸,将西施舌放入, 煮熟 后,捞出盛入碗内,加入锅中沸水,撒上糖桂花即成。 〔特点〕 浙江杭州著名传统风味小吃,因形如舌,故美名为西 施舌 。具有用料讲究,粉糯馅多,甜香润口的特色。 西湖藕粥 〔原料〕 西湖老藕,糯米,白糖,碱。 〔制法〕 1. 将藕去节,刨皮, 里外洗净; 2. 将藕的小头孔闭塞,将糯米从大头灌入孔内,竖放蒸架上,放入碱和水,上盖鲜荷叶,用旺火煮至藕酥; 3.取细麻布,覆于酥藕上面,将糯米倒在布上,将布角翻搭在锅盖上,旺火煮至米化,加白糖,至粥稠浓时即成。 〔特点〕 浙江杭州著名传统时令风味小吃 。具有藕呈赫红色,藕酥粥稠,味甜并有荷叶清香的特色。秋季和夏季传统风味食品。 西湖桂花藕粉 〔原料〕 西湖藕粉,白糖,糖桂花,玫瑰花瓣。 〔制法〕 将藕粉用凉开水化开,再冲沸水,边冲边搅,加白糖,将糖桂花在藕粉上撒匀,再将玫瑰花瓣捏碎后匀称地撒在上面。 〔特点〕 浙江杭州风味小吃佳品。 具有晶莹透明,甜香可口的特色。 西山东坡饼 〔原料〕 上白面粉,精盐,白糖,芝麻油。 〔制法〕 1.把面粉加精盐和清水揉好; 2.将饧好的面团制成椭圆形面皮, 抹上芝麻油,拢成双条形,再折叠起来,饧 1 5 分钟后,即拉开两端恢复双条形 ,再平均分成两段,拉成三尺长的条,从两端向中间卷,卷时 ,双条缝朝上,一端多卷一圈,一端少卷一圈,将少卷一圈的面筒顺叠在多卷一圈的面筒上面, 呈螺旋形; 3.芝麻油烧八成热,将螺旋饼擀成圆饼,入锅,炸至酥透呈金**时,捞出,趁热撒上白糖,稍凉即可食用。 〔特点〕 湖北鄂城著名风味小吃。具有色泽金黄,松酥爽脆,醇厚香甜的特色。 西湖藕粥 〔原料〕 西湖老藕,糯米,白糖,碱。 〔制法〕 1. 将藕去节,刨皮, 里外洗净; 2. 将藕的小头孔闭塞,将糯米从大头灌入孔内,竖放蒸架上,放入碱和水,上盖鲜荷叶,用旺火煮至藕酥; 3.取细麻布,覆于酥藕上面,将糯米倒在布上,将布角翻搭在锅盖上,旺火煮至米化,加白糖,至粥稠浓时即成。 〔特点〕 浙江杭州著名传统时令风味小吃 。具有藕呈赫红色,藕酥粥稠,味甜并有荷叶清香的特色。秋季和夏季传统风味食品。 花瓶 〔原料 〕白萝卜,心里美萝卜,红萝卜,冬青枝。 〔制法〕用较大的白萝卜雕刻成花瓶。 白萝卜、心 里美 萝卜、红萝卜分别雕刻成菊花、荷花、月季花 。把冬青枝修好,插在花瓶上,然后把雕刻好的各种花逐个的摆在冬青枝上即成。 〔特点〕形象逼真。 炸酱面 用料:面条、猪肉丝、洋葱丁、熟豆芽、黄瓜丝、少量糖、甜面酱两匙、豆瓣酱一匙、盐、味精。 做法:油锅热后,把洋葱丁、肉丁炒八分熟加入甜面酱炒熟备用。把清汤面煮熟后,把炒好备用的面酱置于面上,加豆芽、黄瓜拌匀即可食用。 光饼 光饼据载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创制的一种军粮食。其风味特点是饼呈金黄 色,外酥香内松软,易于消化。 制法: 是取面粉1750克,加入苏打25克、精盐5 克和适量的水拌匀,再加入酵面250克揉至光滑,然后将面团摘成80个面剂,制成饼坯,放进木炭炉火中烘烤至熟。 海南煎饼 海南煎饼是一款新兴风味小吃,是用面团擀薄、卷裹馅料,切片油煎而成。具有皮色焦黄,层次显明,外酥内软,油香味浓的特点。 制法: 取面粉500克,加入发酵粉10克,磕入4个鸡蛋,用温水调面,反复揉搓成面团,用干净温布盖好静放15分钟,再揉一次,压薄擀成薄片,用熟猪油涂面。把精盐20克、味精5克、香料2.5克、胡椒粉7.5克一起拌匀,均匀地撒在薄面片上,再把蒜茸75克、葱茸50克掺和均匀地撒上一层。将面片由外往里卷成圆筒形,切段,揉成圆团,压薄成1厘米厚的大圆饼,入四成热的油锅中慢火煎炸,不断翻动,使两面受热均匀,待起焦色时捞出,沥干油分,按辐射状切成块装盘即成。食时若配上甜醋,其味更佳。 水果炸糕 原料: 令鲜果(香蕉、苹果、桃、菠萝均可)适量、汤圆粉100克、炼乳或沙拉酱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汤圆粉和好,略软,水果切成1厘米厚的菱形块状,做馅。 2.水果包入汤圆面中,下锅煮至8成熟后捞出。 3.锅中放入适量的油,将沥干水分的水果炸糕炸至两面呈金**后即可。 这道甜点外焦里嫩,酥甜适口,吃时可蘸炼乳或沙拉酱。 萝卜丝酥饼 原料: 500克(可做40-50只),猪油、萝卜、盐、火腿丁、葱花少许,适量调味品。 制作方法: 先制油酥,面粉加上猪油搅匀。再制油面,面粉加少许猪油和适量的水,搅匀。油酥和油面的比例为2:3。接着制馅心:萝卜刨成丝,用盐腌透,挤去水分,拌入火腿丁、葱花、加入你喜欢的调味品。随后以油面包油酥,擀成皮,包入馅心。最后放入油锅炸熟,炸法与下页香麻软枣相同。特色:色泽金黄,纹理清晰,香气四溢,咸鲜适中。

街边小吃

       1、萝卜丝粑:将鲜嫩红萝卜切成细丝,拌好辣椒、花椒、胡椒粉及盐巴味精等调料,裹上面粉糊,用特制的折式铁勺盛着,放进油锅炸至面黄起壳,外焦内嫩,香绵可口。

        2、连渣闹儿:原是秋天尝新之时,将新产的黄豆泡胀磨浆,连渣带浆煮熟,放上盐巴调料,再加南瓜藤尖即成。这种农家普通食物,营养丰富,可口饱腹。也有人将花生或花生加黄豆磨细煮熟与米粥混合做成快餐,卖与路人为食。满街吆喝“花生连渣闹儿”,成为县城的街巷一景。

        3、麻花与鸡脑壳:主料为面粉。麻花在开县有悠久的历史,县城有一家“向麻花”是百年老店。麻花除小吃外还是一种佐酒好菜。鸡脑壳,又称面鸡头、面疙瘩、油炸果儿。用两根竹筷,挽下鸡蛋大小一团湿面,在平底油锅中一炸一翻一按,即成了状似礼帽的食品。干吃、泡吃均可,尤以海带汤撒葱花泡着吃为妙。

        4、汤圆与欢喜团:中国人过年都吃汤圆(元宵),开县除了以甜馅为主的各类风味汤圆外,有特色的是肉汤圆、菜汤圆。这些汤圆分别以榨菜粒、肉末为馅,尤以肥瘦兼有的腊肉粒馅为佳。若用汤圆面搓成圆球或长条下锅油炸,外裹红糖,是大街小巷热卖的小吃佳品,人称“欢喜团”。

        5、烘洋芋与烤红苕:烘(音“孔”)洋芋本是农家主食,开县北部山区农户用猪油烘洋芋成为一道佳肴。近年来,县城用菜籽油烘洋芋,辣麻香鲜,摊点生意出奇的好。烘洋芋香、黄、面,色香味全,勾人垂涎。烤红苕原是农家用火塘红灰烤熟红苕。县城则用大铁桶做成炕桶,贴桶壁炕烤,沿街叫卖,受人喜欢。

        6、凉面、凉粉、凉虾:开县人的消夏食品,人称“三凉”。凉面是将加有少量烧碱的面条氽熟,抹油散开,摊凉即成。除配海椒、花椒、胡椒调料外,佐以山胡椒、蒜泥姜末,味以麻辣略甜为要。凉粉是用豌豆淀粉加少量明矾做成熟食粉坨,划成指头粗细小条或用小圆孔刮刀刮成长条,味以酸辣为佳。凉虾用糯米浆煮熟,用漏瓢滴成蝌蚪状即可,清洌甘甜可口。

        7、水煎包子与蒸饺:开县的大肉包子、小笼包子都很有名。近年来时兴水煎包子、饺子,皮脆馅嫩,味极鲜美。开县的蒸饺,热腾腾的,白生生的,近乎半透明,香味扑鼻。月牙边,半月形,一笼十个,是一直热着的,就着稀饭或海带汤吃,特别顶饱。馅有三味,韭菜鸡蛋,纯肉和糯米。最好吃的是糯米珍珠饺,香鲜细腻,满口余香,软糯晶莹。

        8、血粑:县北农村在过年杀猪时,总会把猪血留下来,一部分做血旺,一部分就做成血粑。把糯米和大米按合适的比例打成米面,和以适量的猪血,再加入生姜、大蒜、花椒、盐等佐料,调和均匀之后,用芭蕉叶将其裹成腰子形状放入锅中蒸熟,即成血粑,食用时用蒸、烤、炒均可。

        9、霉豆卷与霉豆渣:霉豆卷是开县铁桥镇的特产。将豆浆表面的豆油皮揭起,裹成小卷儿压扁,切成2~3寸长一节,七八节为一板,放在小小的篾笆折上,在温度适宜的柜子里,像霉豆豉一样让其发酵发霉。其霉为毛茸茸的乳白色。吃时用文火油煎,可以干吃佐酒,也可加汤加菜下饭。如今已成为馈赠远方亲友的礼品。

        10、神“豆腐”:农家常用一种树叶(斑鸠叶)来制作成“豆腐”,称作神豆腐或观音豆腐。传说是观音菩萨在灾荒之年点化穷人用这种树叶制作豆腐充饥度荒的。能采叶制作神豆腐的小树是一种灌木,属马鞭草科植物,俗称“斑鸠柞”,杂生于沟边地旁的灌木荆棘丛中。其干如荆条,质脆而易折;枝桠互生,甚有规律;叶呈心形,碧绿细嫩。其作法:将斑鸠叶洗净,揉成糊浆,过滤后点入澄清了的适量草木灰水搅匀,片刻,便神奇地变成了一盆颤摇摇、绿幽幽的“豆腐”。 蘸着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吃,晶莹细嫩、清香可口。

文山能带走的美食有哪些

        四川小吃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是因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一是风味突出。它同川菜一样,不仅选用多种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并且十分小奖章调味的技巧,形成了多种风格。二是善于用汤。成都风味小吃中用的汤,是用多种原料和调料精心熬制的,汤浓味美。三是注重质量。无论哪种小吃,都特别讲究原材料和调味料的质量。四是承受时令翻新花样。承受着一年四季变化,选用应时原料制成的成都风味小吃,不断变化翻新,应时应景。此外,小吃在经营上随意方便,经济实惠,也是受到人们普遍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四川名小吃中较为著名的有夫妻肺片、赖汤元、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三大炮等

       夫妻肺片

       五十多年前,有郭朝华、张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为业,两人从提篮叫卖、摆摊招客到设店经营。他们所售肺片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用肺。注重选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深受群众喜爱。为区别于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称之。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

       用料:

       牛肉100克,牛舌100克,牛头皮100克,牛心150克,牛肚200克,香料(八角、三奈、大茴香、小茴香、草果、桂皮、丁香、生姜等)、盐、红油辣椒、花椒面、花椒面、芝麻、熟花生米、豆油、味精、芹菜各适量。

       制法:

       1.将牛肉切成块,与牛杂(牛舌、牛心、牛头皮、牛肚)一起漂洗干净,用香料、盐、花椒面等各种调料卤制,先用猛火烧开后转用小火,卤制到肉料粑而不烂,然后捞起晾凉,切成大薄片,备用。

       2.将芹菜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段。芝麻炒熟和熟花和一起压成末备用。

       3.盘中放入切好的牛肉、牛杂,再加入卤汁、豆油、味精、花椒面、红油辣椒、芝麻、花生米末和芹菜,拌匀即成。

       钟水饺

       钟水饺皮薄馅嫩,咸甜微辣,鲜香爽滑。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复制酱油、味精、胡椒面、川盐、姜、葱、蒜泥、红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适量,鸡蛋1个。

       制法:

       1.把葱、姜拍破,泡清水适量。将猪肥瘦肉切块,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细成泥,放入盆中,加川盐、料酒、味精、胡椒、鸡蛋,和匀。再加入浸泡的葱姜水,用力搅匀放入香油,再继续搅匀成稠细的水饺馅。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调揉成仔面团,再分切成100个面剂。用50克面粉作补粉,分别擀成直径5厘米大小的圆皮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半圆形,随手把边捏合成饺子生坯。

       4.锅中水开,放入饺子,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漏干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复制酱油、味精、红油辣椒、蒜泥即成。

       赖汤圆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赖源鑫从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粘筷、不粘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现在的赖汤圆,保持了老字号名优小吃的质量,其色滑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丰富。

       用料:

       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化油200克,白糖及麻酱各适量。

       制法:

       1.将糯米、大米淘洗干净,浸泡48小时,麻前再清洗一次。用适量清水磨成稀浆,装入布袋内,吊干成汤圆面。

       2.将芝麻去杂质,淘洗干净,用小火炒熟、炒香,用擀面杖压成细面,加入糖粉、面粉、化猪油,揉拌均匀,置于案板上压紧,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备用。

       3.将汤圆面加清水适量,揉匀,分成30坨,分别将小方块心子包入,成圆球状的汤圆生坯。

       4.将大锅水烧开,放入汤圆后不要大开,待汤圆浮起,放少许冷水,保持滚而不腾,汤圆翻滚,心子熟化,皮软即熟。

       5.食用时随上白糖、麻酱小碟,供蘸食用。

       龙抄手

       龙抄手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浓色白,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龙抄手的得名并非老板姓龙,而是当初三个伙计在“浓花茶园”商议开抄手店,取“浓”的谐音“龙”为名,也寓有“龙腾虎跃”、生意兴“隆”之意。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肉汤、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盐、鸡油各适量,鸡蛋2个。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盐少许,磕入鸡蛋1个,再加清水调匀,揉和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切成110张四指见方的抄手皮备用。

       2.将肥三瘦七比例的猪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细成泥,加入川盐、姜汁、鸡蛋1个、胡椒面、味精,调匀,掺入适量清水,搅成干糊状,加香油,拌匀,制成馅心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间叠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别放入川盐、胡椒、味精、鸡油和原汤,捞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三大炮

       三大炮糯米软糯,香甜可口。

       用料:

       糯米1000克,红糖150克,芝麻50克,黄豆250克。

       制法:

       1.将糯米洗净,浸泡12小时,再淘洗后,倒入蒸笼中,用大火蒸熟,中间洒1-2次水,再蒸后翻出倒在木桶内,掺开水适量,用盖盖上,待水分进入米内后,用木棒舂茸(或用绞拌机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将红糖放入清水300克,熬开成糖汁。分别把芝麻、黄豆炒熟,磨成细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连续甩向木盘,发出三响而弹入装有黄豆面的簸箕内,使每坨都均匀地裹上黄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担担面

       担担面在成都进入店堂经营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它来自小贩沿街叫卖的面担子上。担子一头是锅灶,一头放着面、碗及准备好的备种调料,随吃随下。现在成都有名的担担面店开设在成都市文化宫旁。其特点是面条细薄,臊子肉质香酥,调料以葱花、芽菜、猪油为主,略有汤汁,鲜美爽口,辣不重微酸。

       用料:

       面粉500克,德阳豆油、味精、红油辣椒、鸡蛋、化猪油、豌豆尖、好汤、醋、葱花、芽菜、豆粉、猪肉各适量。

       制法:

       1.将面粉与鸡蛋加水和成面团,用手工擀制成细韭菜叶面条。豆粉用作擀面时的散粉。

       2.将豆油、醋、味精、红油辣椒、好汤、葱花、芽菜末分别放入12个碗中。

       3.将猪肉剁成绿豆大小的颗粒。锅中放化猪油,待油烧热,放入猪肉,放干水分,加盐、豆油,上色,至吐油肉酥呈金**即起锅。

       4.锅中的水烧开,放入面条煮熟,分别捞入12个装有调料的碗中,并将豌豆尖捞入每碗,上面放一做好的肉臊即成。

       洋芋饼的介绍:

       四川成都名小吃。在民间流传广泛,常作为筵席之用,曾荣获"成都优质小吃"和"成都名小吃"的称号。洋芋饼馅心多样,以火腿洋芋饼为代表。

       五香花仁的介绍:

       五香花仁为家庭作坊,常作为外出春游和"农家乐"所备之名小吃,其携带方便。在鲜花仁出产季选用鲜花仁煮制,其风味更佳。

       葱油酥饼的介绍:

       葱油味莱肴在四川深受食者喜爱,由此,将葱油与甜味结合,制成小吃更颇具特色,倍受欢迎。

       葱油酥饼的特色:

       外酥脆内甜香,葱味浓郁。

       特有小吃:

        A、水晶凉粉:在昆明叫木瓜水,但制作更胜于昆明的木瓜水。除了水晶凉粉,还要加入凉虾、西米、甜白酒、玫瑰糖、芝麻。夏天消暑佳品。东风路步行街上到处都有,农行旁巷子里兼卖烧烤的那家最好吃,现在应该拆迁了吧~~

        B、三鑫第一城对面的大众超市门口的《丘北沈家酸菜》,其酸黄瓜、酸萝卜、酸菜、夹李我每次经过必买,好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用著名的丘北辣椒,香味更大于辣味。虽然只是个小路边摊,但我父母讲卖酸菜的老奶奶的奶奶就已经开始卖了。

        C、糯米饭:文山人一般叫的糯米饭是咸味,用油炒过的,咸香适口,可以选择不同的肉铺于饭上:牛干巴、甜香肠、咸香肠、火腿肠、杂酱肉丝。咸菜种类很多,味道很好,而且是自取免费的。地点在小而全坡脚与东风路交叉的地方。

        D、小卷粉:在就业市场门口,一般要下午6点以后才开始卖。豆米汤很好喝,蘸水也不错,现在拆迁不知道搬到什么地方了。

        E、烤年糕:现在很少有人卖烤年糕了,以前有人挑着担子卖,很怀念啊。

        F、椒盐饼:这可是文山能写进书里的小吃,小而全坡脚的一家糕点店大量有售,但这家的是用电烤箱烤的,不是用传统的碳火烤的。据说二小坡脚有一家卖碳火烤的,路边小摊,8点卖,不到半个钟头就没了;果园街坡脚也有一家卖碳火烤的小店,这家应该经常能买到,并且这家现在开始有礼品盒装的卖。

        G、砂糖饺(盐糖饺?):小时候经常学校门口都有卖的,现在果园街还有一家路边小摊卖。和椒盐饼、豆浆稀饭、在一片,这3家都是卖了10多年的老字号了。

        H、油炸粑:最好的油炸粑应该是外壳香脆,内部几乎没有面团,文山都没到这种水平,富宁才有。工商局门口那家有油炸粑,老军分区门口以前也有一家卖,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I、粽粑:粽粑有的县也叫马脚杆,是壮族的特色小吃,把糯米用谷草灰染成黑色,中间加黄豆面,加一条肥腊肉,用一种什么植物的叶子包起来,然后煮熟食用,再煎炸更香。以前只是端午节自己家包了吃,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人卖,在州医院门口还有煎好的卖。《小洞天》有真空包装的对外出售。十字街中段也有一家卖。

        J、花糯米饭:和粽粑一样是壮族的小吃,用天然植物煮水做染料(比如俗称“羊咪咪花”的能染**;“九股牛”能染紫色,加石灰水又能染紫红色;“红饭叶”能染红色;谷草灰能染黑色)用染料水浸泡糯米,然后将糯米煮至刚过心,捞起留少量水静置,待水被米吸收后放入蒸子内蒸熟即可。富宁一般能染五种颜色,所以叫“五色花糯米饭”,并且富宁人喜欢在糯米饭上放豆面。一般常见的是**、紫色和黑色。花糯米饭小洞天也有真空包装好的出售,十字街中段卖粽粑那家也有卖。

       K、褡裢粑:也壮族特色小吃。虽然主料和粽粑、花糯米饭一样都是糯米,但褡裢的做法跟前两种差别很大。首先要把糯米磨成米浆,吊浆滤渣,只取糯米的精华部分。然后蒸熟,用“搥”(dui)冲(敲到使其软糯,提升口感)。最后中间加入豆沙或者豆面、花生面、砂糖等,用另一种植物的叶子包起来蒸食。这个的做法有一部分是我猜测,具体再请教高人。

        L、“老白花”粑粑:丘北春天才有的一种糯米为主料的粑粑。特点在于加入了“老百花”,花为纯白色,类似百合花但稍小一点,有淡淡的清香味。将老百花碾细(最好保存其花汁),加入糯米面粉、砂糖、掺水揉匀,比汤圆面稍稀,锅内少许油炕至表面略微焦香就可食用。炕好的老百花粑粑颜色是紫黑色的,花放的越多,越接近黑色,花多的才好吃。

       好了,今天关于汤圆面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汤圆面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汤圆面盐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